第四章 风云突变 (第2/3页)
的暗影,案板上铺开的红绸泛着绸缎特有的光泽,剪刀“咔嚓“声里,五角星的轮廓渐渐成型。“俺爹当年被土匪砍了半扇门板,“他忽然开口,浑浊的眼睛盯着红旗上的金线,“这布,该染得再红些。“
药铺后院,老板李济川踩着竹梯取下檀木药箱,箱盖开合时扬起淡淡药香。他小心擦拭着瓷瓶上“云南白药“的金字,将珍藏十年的三瓶救命药轻轻放进粗布包袱:“给伤员用,这药止血快。“铜锁扣合的脆响里,隐约传来街尾戏班子的胡琴声。
戏台前挤满了踮脚张望的百姓,花旦踩着三寸金莲,水袖甩出丈许长的弧线,唱腔陡然拔高:“朱门酒肉臭,穷汉啃糟糠!跟着红军走——“台下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卖糖葫芦的老汉激动得碰倒了草靶,山楂滚落满地,却无人弯腰捡拾。角落里,少年偷偷在青砖上刻下歪扭的“红军“二字,石屑簌簌落在补丁摞补丁的裤脚。
晨光初现时,征兵处的长队已蜿蜒过三条街巷。戴瓜皮帽的账房先生放下算盘,背着行囊的猎户腰间别着自制的弩箭,梳着冲天辫的少年踮脚往登记表上按手印,红泥沾满皲裂的指尖。铁匠铺里,风箱拉得震天响,火星子溅在“保家卫国“的木牌上,新打的长矛枪尖在阳光下寒光凛凛。祠堂廊檐下,陶罐盛着金黄的玉米,竹筐堆满带着泥土的红薯,不知谁悄悄放了篮刚摘的枇杷,叶片间还挂着晶莹的晨露。
深秋的莲花山雾气蒸腾,陈云飞蹲在布满青苔的岩石后,手指蘸着山泉水在地上画出作战图。枯叶在他脚边打着旋,远处传来零星的犬吠——那是敌人的岗哨在虚张声势。“就按'麻雀战术'来,“他用匕首尖戳了戳地图上的红点,“十人一组,像麻雀啄食般,让敌人摸不清虚实。“
清晨的山林还浸在薄雾里,二十个作战小组便如星子般散入山林。战士们披着用树皮染成褐色的蓑衣,将草鞋裹上布条,连踩断枯枝的声音都压到最低。小王所在的小组潜伏在悬崖边的灌木丛中,看着山脚下蜿蜒的敌军队伍像条灰蛇,步枪刺刀在晨雾里泛着冷光。他攥紧手榴弹的手心沁出汗,想起陈云飞的话:“别硬拼,要像麻雀,啄一口就跑。“
夜幕降临时,山林成了战士们的舞台。赵铁牛带领的小组摸进敌人的粮草营地,将煤油泼在草垛上,火舌瞬间舔舐着夜空。“轰!“弹药箱的爆炸声惊起满山飞鸟,敌军慌乱举枪扫射,却只打中摇晃的树枝。其他小组同时在不同方向点火、放枪,此起彼伏的枪声在山谷间回荡,仿佛千军万马正在集结。
敌人被激怒了。一个营的兵力倾巢而出,沿着崎岖的山道展开围剿。但战士们早已没了踪影,只在路边留下半截啃过的红薯,或是故意遗落的布条。当敌军气喘吁吁爬上山顶,迎接他们的只有空荡荡的战壕;等他们转身下山,埋伏在竹林里的小组又突然放冷枪,子弹擦着耳边飞过,惊得战马前蹄腾空。
三天三夜的周旋,敌军被拖得疲惫不堪。当他们在狭窄的山谷里生火做饭时,早已潜伏在两侧峭壁上的战士们同时发动攻击。滚木礌石如暴雨般倾泻而下,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朵朵黑烟。陈云飞举着驳壳枪带头冲锋,子弹壳叮叮当当落在枯叶上,惊起的山雀扑棱棱掠过敌军头顶。敌军阵脚大乱,有人连鞋子都没穿就仓皇逃窜,钢盔滚进溪流,在石头上撞出清脆的回响。
捷报乘着秋风传遍十里八乡。第二天清晨,蜿蜒的山道上出现了壮观的队伍:青壮年们抬着自制的担架,扁担两头挂着装满干粮的陶罐;老人们背着竹篓,里面塞满草药;就连十几岁的娃娃也挎着篮子,装着煮熟的鸡蛋。队伍最前头,戏班子敲锣打鼓,新编的唱词在山谷间回荡:“麻雀战术真灵光,打得白匪喊爹娘!跟着红军闹革命,幸福日子长又长!“
深秋的露水浸透了指挥部的竹篾墙,陈云飞蜷缩在木桌前,煤油灯芯“噼啪“爆开火星,将笔记本上的字迹染成跳动的金红色。他的食指无意识摩挲着钢笔帽凹陷处——那是三个月前突围时被流弹擦过留下的痕迹。纸页间夹着的干枯雏菊突然滑落,他想起今早村口大娘硬塞给他的野花,说是“能带来好运气“。
“团长,赵营长他们到了。“通讯员的声音裹着寒气撞开木门。六个身影鱼贯而入,军帽檐上还挂着冰晶。赵铁牛肩头扛着缴获的美式望远镜,镜片在灯光下折射出细碎光斑,“老陈,今儿个在青龙岭发现条隐秘山道,能绕到敌军后方......“
铁皮烟盒里最后几根烟被瓜分一空,烟雾在昏黄的光晕里扭成麻花。陈云飞用烧红的火钳在沙盘上戳出几个小洞,“就按铁牛说的,把三营分成三支奇兵。“他的袖口扫过手绘地图,川南丘陵的轮廓在墙上投下巨大阴影,那些用朱砂标注的据点像未燃尽的炭火,正以鼎新镇为中心向外扩散。小王突然指着地图西北角,“这里的地主大院修得像碉堡,咱们得小心......“
窗外的梆子声敲过三更,油灯的火苗突然剧烈摇晃。陈云飞下意识按住被气浪掀动的笔记本,纸页间夹着的群众建议书簌簌作响——有老农画的陷阱示意图,有教书先生工整的战术分析,还有孩童用木炭涂的“红军必胜“涂鸦。他往灯盏里添了勺煤油,火光明亮的刹那,看见墙上的红色标记仿佛连成了片,在氤氲的热气中幻化成漫山红旗。
然而,当最后一名干部踩着晨霜离开,陈云飞刚要合眼,远处突然传来闷雷般的马蹄声。通讯员破门而入时,腰间的子弹带还在晃荡:“团长!总部急报......“油灯的玻璃罩突然炸裂,飞溅的碎片在地图上划出细长裂痕,将那些象征胜利的红点割裂成破碎的星火。
寒风裹着细雨拍打在鼎新中队临时驻地的青瓦上,屋檐下悬挂的草鞋在风中轻轻摇晃。李大山握着搪瓷缸的手骤然收紧,滚烫的姜汤溅出杯口,在他布满冻疮的手背上烫出红痕。通讯员小吴浑身湿透地撞开木门,油纸包着的情报还在往下滴水:“队长!东佳镇的老乡说......铁山那边全完了!“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在营房中央。正在擦拭枪支的战士们齐刷刷抬头,赵二柱手里的枪管当啷落地,惊得墙角的蟋蟀噤了声。煤油灯在穿堂风里明明灭灭,将墙上“革命必胜“的标语照得忽隐忽现。文书老周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声音发颤:“这......这不可能啊,三天前刚收到陈团长攻克乐德的捷报!“
谣言比山火蔓延得更快。暮色降临时,营房外的晒谷场空无一人,往常热闹的拉歌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几个战士蹲在草垛后窃窃私语,小王攥着那本破旧课本的手指关节发白,书页间飘落的枫叶书签被雨水泡得发皱。炊事班飘来的饭菜香无人问津,蒸笼里的热气撞上冰冷的空气,化作细密的水珠簌簌落下。
李大山在队部门外来回踱步,军靴踩碎满地水洼。他望着夜空划过的流星,想起陈云飞常说的“越是迷雾重重,越要守住本心“。突然,他扯开嗓子大喊:“各排长集合!“粗粝的声音撕破雨幕,惊起竹林里的夜枭。
油灯被拧到最亮,光晕里浮动着呛人的油烟。七八个骨干围坐在斑驳的木桌旁,桌上摊开的地图被雨水洇出深色褶皱。李大山将缴获的敌军报纸重重拍在桌上,油墨未干的头条新闻赫然写着“铁山覆灭“,配图却是三个月前的旧战场照片。“都睁大眼睛看看!“他用匕首尖戳破报纸,“敌人的离间计玩得比唱戏还花哨!“
文书老周戴上老花镜,逐字分析报纸上的破绽。赵二柱突然擂响桌子:“怕个球!咱们跟着陈团长打了多少硬仗?敌人就盼着咱们乱了阵脚!“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小了,月光穿透云层,在地图上的红色标记处投下银边。李大山掏出陈云飞送的铜哨,“明早,我要让全中队听见最响亮的军号声!“
雨丝斜斜掠过窗棂,将油灯的光晕晕染成模糊的橙黄。李大山用铁钳拨弄着炭盆,飞溅的火星照亮墙上那面褪了色的红旗,他深吸一口气,看向围坐在八仙桌旁的骨干们:“同志们,这谣言就像毒蛇的信子,专往咱们软胁上钻。“话音未落,赵铁牛便重重捶了下桌面,震得粗瓷碗里的凉茶泛起涟漪:“***白狗子,又玩这套阴招!“
副中队长王强的手指在地图上无意识摩挲,指甲缝里还沾着前日行军时的泥渍。他抬起头,眉间拧成个深深的川字:“老周今早查岗,三排的新兵连枪都握不稳了。村口王婶说,有人夜里偷着抹眼泪,怕家里人知道队伍败了遭牵连。“这话让空气瞬间凝固,文书老周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喉结上下滚动着,却没说出话来。
就在众人沉默时,角落里突然响起木椅挪动的声响。十七岁的通讯员小孙“嚯“地站起身,青涩的脸庞涨得通红:“我在东佳镇听茶馆老板说,消息是几个戴礼帽的外乡人传的!“他攥紧腰间的红布条——那是入伍时母亲亲手系上的——“咱们不能干等着被谣言吓破胆!“
李大山猛地站起身,军大衣带起一阵风,吹得炭盆火星四溅。他望向小孙亮晶晶的眼睛,仿佛看见三个月前那个在征兵处踮脚报名的少年。“好!就你和小张去!“他从腰间解下备用的指南针,塞进小孙掌心,金属冰凉的触感里还带着体温,“记住,遇到岔路先看树皮苔藓,听见动静就学布谷鸟叫。“
暮色四合时,小孙和小张背着水壶、揣着干粮出发了。他们贴着山涧走,潮湿的雾气打湿了绑腿,荆棘在裤脚划出细密的口子。经过敌军哨卡时,小张学起夜枭的啼叫惟妙惟肖,惊得岗哨胡乱放了两枪。两人在乱草窠里趴了半个时辰,直到露水浸透棉衣,才继续摸黑赶路。
铁山脚下的晨雾还未散尽,小孙便被一声清脆的“同志“叫住。抬眼望去,几个戴着红袖章的老乡正挑着新摘的山莓往山上走。“多亏红军打跑了保安团,“白发苍苍的老猎户掀开衣襟,露出里面崭新的苏维埃袖标,“昨儿还帮俺们修好了被白狗子烧了一半的祠堂呢!“
返程路上,小张掰了块硬得硌牙的面饼塞进小孙手里,两人相视一笑,饼屑混着喜悦落进沾满泥土的衣襟。当他们连夜赶回鼎新中队时,李大山正守在营门口,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听到消息的瞬间,他猛地拍了下小孙的肩膀,眼眶却微微发红:“走!让全中队都听听这好消息!“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集合号响彻云霄。战士们顶着黑眼圈却个个挺直腰板,看着小孙举着从铁山带回的战利品——一面弹孔累累却依然鲜艳的红旗。“铁山的老乡说,“小孙的声音穿透薄雾,“红军的队伍正往双河集开拔,要把白狗子的老巢一锅端!“话音未落,欢呼声便冲破云层,惊得满山雀鸟振翅高飞,将初升的朝阳剪碎成漫天金屑。
深秋的山风裹着枯叶掠过营地,李大山握着电报的手微微发颤。羊皮纸在暮色中泛着诡异的青灰,“全线起义队伍原地待命“八个字像烙铁般烫得他眼眶生疼。远处传来战士们收整行囊的响动,铁锹刮擦石板的刺耳声响,混着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在潮湿的空气里凝成一团化不开的乌云。
“队长,三排已经把伤员转移到马车上了。“通讯员小孙的声音带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