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镇宁川南 (第2/3页)
三日后的深夜,县委秘密会议在城西染坊召开。褪色的蓝印花布帘子将里屋隔成密室,煤油灯跳动的火苗映着墙上斑驳的马克思画像。七位党委成员围坐在堆满靛蓝染料桶的桌边,空气里混着刺鼻的化学味和呛人的烟味。
“同志们,这是考验我们智慧的时刻!“张二娘将信纸重重拍在桌上,烛火被震得晃了晃,“改编意味着能拿到武器、军饷,可一旦落入刘系手中,咱们的队伍就成了别人枪杆子下的提线木偶!“她的声音带着常年在基层奔走留下的沙哑,却字字铿锵。
组织委员老周猛吸一口旱烟,吐出的烟雾在灯下凝成灰团:“但咱们弹药见底,伤员缺药,不接受改编,拿什么跟川军周旋?上个月缴获的那批汉阳造,子弹只够打半仗!“他布满老茧的手重重捶在染料桶上,溅起几点蓝渍。
年轻的宣传委员小王腾地站起来,军装领口还沾着白天刷标语的白石灰:“绝不能妥协!当年起义牺牲的二十七个兄弟,血不能白流!咱们要保持革命队伍的纯洁性!“他情绪激动,险些碰倒桌上的墨水瓶。
争论声越来越激烈,有人拍桌,有人踱步,染坊地板被踩得吱呀作响。张二娘始终沉默着,目光扫过墙上用炭笔绘制的五宝防御图——那些用红圈标出的据点,此刻仿佛都成了等待抉择的生死关卡。她想起三天前陈云飞说的话:“二娘,兄弟们不怕死,就怕白死。“
“安静!“张二娘突然拍案而起,震得煤油灯险些倾倒,“同志们,我们既要保存革命火种,也要守住底线!“她抽出钢笔,在信纸空白处用力写下“建制不变“四个大字,笔尖几乎戳破纸张,“回复刘长官:改编可以,但队伍必须由陈云飞、张思宇直接统领,军饷、弹药独立核算!“
屋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油灯爆芯的噼啪声。老周若有所思地捻着胡须:“这条件,怕是要触怒刘系......“
“触怒又如何?“张二娘目光如炬,“咱们手里握着五宝天险,背后是数万支持革命的百姓!“她展开一张手绘地图,五宝镇四周的山峦、密林、暗哨位置一目了然,“告诉刘长官,想合作,就按我们的规矩来!“
窗外传来雄鸡报晓的啼鸣,晨光刺破薄雾。染坊里,七枚鲜红的指印按在复函上,像七簇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五宝镇黎明前的黑暗。
晨雾还未散尽,陈云飞站在五宝城头,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川军营地。寒风卷起他破旧的衣襟,却吹不散他眉间的凝重。手中攥着的县委复函已被汗水浸湿,“建制不变“四个大字仿佛化作千斤重担,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三日后,谈判在两派势力交界的青云镇茶馆举行。雕花木窗被推开,冬日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在八仙桌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刘长官派来的代表樊哈儿大咧咧地往太师椅上一坐,皮靴重重地磕在桌腿上,震得茶碗里的茶水直晃:“格老子的!云飞老弟,都是袍哥人家,莫要扭扭捏捏的!“他随手撕开一包牛肉干,油乎乎的手指在桌布上抹出几道印子。
陈云飞端坐如松,腰间的驳壳枪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樊哥,不是兄弟不给面子。我的意思很明白,队伍必须保持独立,军饷、装备也要单独核算。“他话音未落,坐在一旁的张思宇便将拟好的协议推了过去,纸张在桌面上滑出一道利落的弧线。
樊哈儿眯起眼睛,叼着牛肉干的嘴角微微抽搐:“龟儿子的!这条件也太苛刻了!刘长官能给你们少将师长的位子,那是看得起你们!“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满桌茶碗叮当作响,“袍哥人家,不要拉稀摆带!痛快点,行就行,不行就拉倒!“
谈判陷入僵局。茶馆外,双方的卫兵持枪对峙,气氛剑拔弩张。杨雪峰按捺不住,刚要开口,却被陈云飞抬手拦住。只见陈云飞端起茶碗,轻吹浮茶,缓缓说道:“樊哥,咱们都是在这川蜀大地上讨生活的人。五宝的兄弟们跟着我出生入死,我得对他们负责。“他的目光坚定如铁,“只要刘长官答应我们的条件,日后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五宝民团绝不含糊!“
接下来的日子里,谈判陷入了拉锯战。樊哈儿三天两头往五宝跑,每次都带着刘长官的新指示,又揣着陈云飞的强硬态度回去复命。“格老子的,你们这些人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樊哈儿每次都骂骂咧咧,但又不得不佩服陈云飞的坚持。
在那局势波谲云诡的岁月里,陈云飞、张思宇等人与速成系刘长官的谈判,犹如在荆棘丛中艰难穿行。每一次的会面,空气中都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息,双方在利益与权力的棋盘上反复博弈,一个条款、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引发激烈争论的***。陈云飞深知,这不仅关乎他们多年来辛苦打拼的队伍的未来,更牵系着五宝及周边百姓的安危,因此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张思宇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口才据理力争,杨雪峰则在一旁默默倾听,用坚毅的眼神给予支持,他们提出的每一项诉求,都饱含着对兄弟们的责任与对理想的坚守。而刘长官一方,时而强硬施压,时而抛出诱人的条件试图动摇他们的决心,谈判桌上的气氛时而紧张得令人窒息,时而又因某个微妙的转机而稍有缓和。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唇枪舌剑,这份凝聚着各方心血与妥协的改编协议终于尘埃落定。在经历了七次谈判后,樊哈儿带着刘长官的妥协来了。他一脚踢开陈云飞办公室的门,把文件摔在桌上:“算你们狠!刘长官说了,就按你们的条件来!格老子的,你狗日滴就是商人,老子不得不佩服。但丑话说在前头,要是出了岔子,老子第一个拿你们是问!“
陈云飞展开文件,仔细核对每一个条款。当确认无误后,他伸出手,与樊哈儿紧紧相握:“多谢樊哥从中斡旋。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五宝大地上,给这场艰难的谈判画上了**。陈云飞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们,但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土地,就没有闯不过的难关。
深秋的雾霭像层薄纱笼罩着凤鸣桥,青石板路上铺满枯黄的银杏叶,踩上去簌簌作响。龙鸣剑墓前,几株苍松在寒风中倔强地挺立,石碑上镌刻的“辛亥先驱“四字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却依然透着一股凛然正气。
陈云飞身着洗得发白的粗布长衫,腰间别着那把从不离身的驳壳枪,神情肃穆地将一坛五宝米酒轻轻放在墓前。坛口的红布揭开时,酒香混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弥漫开来。张思宇双手捧着一束野菊花,花瓣上还凝着晨露,他小心翼翼地将花放在石碑前,动作轻柔得像是怕惊醒沉睡的英灵。
李彬穿着笔挺的军装,胸前的勋章在薄雾中泛着冷光。他抬手行了个标准的军礼,军靴碰击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陶皎月站在一旁,眼眶微微发红,龙鸣剑赠予她的佩剑正静静地悬在腰间,剑柄缠着的红布条被风吹得轻轻飘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杨雪峰握着锄头,默默清理着墓道旁的杂草。他的动作很轻,生怕惊扰了这里的宁静。而樊哈儿的出现让众人有些意外——这个平日里脏话不离口、大腹便便的汉子,此刻却像换了个人。他脱掉了锃亮的皮鞋,光着脚踩在沾满露水的草地上,肥大的身躯笨拙地蹲下身,几乎是趴在地上,用布满老茧的手一根一根地拔除墓前的杂草。
“格老子的......不,龙将军,您老人家莫怪。“樊哈儿喘着粗气,汗水顺着他通红的脸颊滴落在泥土里,“当年您带着大伙儿闹革命,我樊某人还在赌场鬼混。如今亲眼见着这些娃娃们为了理想拼命,才晓得您当年有多不容易。“他的声音有些哽咽,肥胖的手指被草叶割出了血痕也浑然不觉。
所有人都没有说话,只有风声掠过松林的沙沙声,和樊哈儿粗重的喘息声。陈云飞走到樊哈儿身边,默默递上一块干净的布帕。樊哈儿接过擦了擦汗,又继续专注地清理着杂草。
当最后一根杂草被拔除,樊哈儿缓缓站起身,对着墓碑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额头沾满了泥土。“龙将军,您放心。“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往后川南这片土地,有我们守着!“
暮色渐浓时,众人陆续离去。只有陶皎月还站在原地,轻声哼起当年龙鸣剑最爱听的川剧小调。歌声混着晚风,飘向远方,仿佛在和那个沉睡的灵魂轻声对话。
改编仪式当日,五宝镇的校场被一片肃穆与期待的氛围笼罩。平日里斑驳破旧的校场,此刻也被精心清扫,四周插满了崭新的军旗,烈烈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开启的新篇章。士兵们身着洗得发白但依旧整洁的旧军装,早早地整齐列队,他们的脸上带着些许疲惫,眼中却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有的士兵微微抬头,目光追随着飘动的军旗,似乎在想象未来的军旅生涯;有的则下意识地握紧手中的枪,那是他们最忠实的伙伴,也是他们安全感的来源。
陈云飞站在临时搭建的**台上,身着崭新的将官制服,那笔挺的面料、精致的刺绣,无不彰显着新的身份与地位。腰间配着的佩剑,剑鞘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阳光洒在上面,反射出冷冽的光。他神色庄重而严肃,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士兵们,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从这一刻起,他们不再仅仅是保卫五宝的民团,而是成为了正规军的一部分,这一转变意味着新的责任与挑战,也意味着他们将被卷入更广阔、更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漩涡之中。
身旁的张思宇身姿挺拔,他的眼神坚定而冷静,在人群中格外醒目。他微微侧身,与身旁的杨雪峰低声交谈着,话语间透露出对未来工作的思考与规划。杨雪峰微微点头,脸上带着几分兴奋与期待,紧了紧身上的装备,仿佛随时准备迎接新的任务。
随着激昂的军乐奏响,改编仪式正式开始。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指令,都在宣告着这支队伍的新生,也预示着他们即将踏上一段充满未知的征程。
五宝城头的晨雾裹着松针与泥土的腥气,在雉堞间翻涌成潮。陈云飞的黑马喷着白雾疾驰而来,马蹄铁与青石碰撞出的火星,将凝结在砖缝里的夜露瞬间灼成青烟。他头戴的德式钢盔泛着冷光,护目镜后的瞳孔像淬了火的黑铁,腰间那支镜面驳壳枪随颠簸轻晃,枪柄缠的红布条已褪成浅粉——那是三年前从敌军尸首上扯下的绑腿。
城墙下,三十余青壮正踩着湿滑的木梯搬运沙袋。张大爷佝偻着背,麻绳在他肩头勒出深紫的血痕。陈云飞翻身下马时带起一阵劲风,黑马昂首嘶鸣,前蹄踏碎水洼里的残月倒影。“张大爷,这活儿该让后生们来!“他宽厚的手掌按住老人颤抖的肩,另一只手已接过百斤重的沙袋。粗糙的麻布蹭过掌心老茧,陈年旧伤突然泛起隐痛,但他仍咬着牙将沙袋甩上城墙,震得墙垛上的碎砖簌簌坠落。
“将军,新制的瞭望塔图纸......“副官举着牛皮卷追得气喘吁吁。陈云飞却盯着校场扬起的尘雾,新兵方阵的喊杀声穿透晨雾传来。他踩着碎石大步走去,军靴碾碎的石碴迸溅在麻雀脚边,惊得鸟群扑棱棱撞响屋檐下的铜铃。王二柱出枪时手肘微弯,枪尖划出绵软的弧线,陈云飞瞬间扣住他的腕关节,掌心凸起的枪茧像砂纸般磨过皮肤:“刺刀不是绣花针!“他猛地扭转少年手臂,将刺刀狠狠捅进稻草人咽喉,“当年老子用这招,挑翻过三个北洋兵!“
暮色浸染城楼时,陈云飞已换作靛蓝粗布衫,斗笠檐压得遮住眉眼。茶馆里,说书人的醒木拍得震天响:“且说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却缩在散发霉味的角落,捧着粗陶碗听邻桌闲扯。当“李寡妇儿子被拉壮丁“的叹息钻进耳中,他搅动茶汤的手指骤然收紧,茶沫在碗中旋出细小的漩涡。
子夜时分,三辆满载粮食的骡车停在李寡妇家柴门前。押运官留下的信笺被露水洇湿,“明日到军营报道“的字迹旁,陈云飞用朱砂额外画了朵火焰——那是五宝子弟兵特有的印记。而此刻的陈云飞书房,羊皮城防图上又添了新红圈,“粮仓“二字旁画着发芽的麦穗,“药庐“标记下多了株艾草,“流民安置点“的字迹被烛泪反复晕染,在烛火摇曳中仿佛化作千万双期待的眼睛。
观音铺的晨雾还未散尽,茶楼二楼的雕花槅扇已被推开。张思宇斜倚在湘妃竹椅上,笔挺的军装熨烫得棱角分明,袖口金线绣着的云纹随着他转动翡翠扳指的动作若隐若现。檀木茶盘上,蒙顶甘露在青瓷盏中泛起碧色涟漪,氤氲的热气里,茶商王老板额头的汗珠比茶汤蒸腾得更快。
“张师长,这批德国造的匣子枪......“王老板的绸缎马褂紧贴后背,话未说完就被泼出的茶水打断。滚烫的茶汤在铜盆里炸开,溅起的水珠沾湿了他精心打理的八字胡。张思宇将茶盏重重搁在案上,翡翠扳指磕出清脆声响:“王老板可知,城西粥棚的百姓,三天没见着一粒白米?“窗外突然传来运粮车吱呀的声响,他望着街上扛着糙米的士兵,镜片后的目光像淬了冰。
次日破晓,商会铜环被拍得震天响。张思宇摘下白手套,指尖划过鎏金门钉,身后士兵抬着的樟木箱碰撞出沉闷的金铁之声。当两筐银元倾倒在议事厅的云纹地砖上,叮叮当当的声响惊飞了梁间燕雀。“这是预付的半年护送费。“他展开盖着朱砂大印的文书,墨迹未干的“军粮征收条例“在晨光中泛着暗红,“但丑话说在前头——“话音未落,二十辆骡车已鱼贯驶入商会后院,车辕上的帆布掀开,露出小山般的精粮。
深夜的指挥部里,煤油灯将彩色小旗的影子投在牛皮地图上,恍若群蚁行军。张思宇戴着金丝眼镜,正在整理密报。最上面那封用隐写术书写的信件,是青楼龟公趁着给军阀姨太太梳头时得来的情报。他突然轻笑出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