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八章 血舞之痕(0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八章 血舞之痕(04) (第2/3页)

梳理线索,让大家充分了解情况,畅所欲言。过去的…我们正视它,但更要向前看。”

    乔老正低声与身旁几位省厅和总队的专家交流着,没有人急于打破这沉重的沉默。

    他们理解宋文远此刻的状态——十年积压的情绪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强行打断反而可能影响后续的理性分析。

    然而,乔老看似平静的目光,却不着痕迹地扫过坐在他侧后方的林涵宇。

    林涵宇原本应该坐在会议桌前,但因为担任乔老的助手,他只能退居“二线”,在今天的案情介绍会之前,他就已经把所有的卷宗都翻看了一遍,这是乔老对他的要求。

    时间在沉默中似乎像是过了一个世纪,其实也不过一分钟左右。

    宋文远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恢复了刑警特有的锐利与克制。

    他沉声道:“案情介绍完毕。请各位领导、专家,就本案的侦查方向、现有物证、人证链条等各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和疑问。”

    这时,乔老才缓缓抬手,示意宋文远坐下。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带着洞穿迷雾的力量:“案子尘封十年,有些疑问是正常的。而且,必须承认,十年前的刑侦技术手段,与今天越来越多的现代手段相比,存在代际差距。”

    他环视一周,目光最终落在宋文远身上,“从卷宗记录和宋支队的回顾来看,当年专案组的工作,我认为,已经做到了九成九的努力,穷尽了当时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可能性。”

    韩启国眼中精光一闪,身体微微前倾:“乔老的判断肯定有所发现。您对这剩下的‘一分’努力,不知具体指向什么地方?”

    乔宝生咳嗽了一声,端起桌面的茶杯,揭开盖子,轻轻吹了一吹并不存在的茶叶沫子,可却并没有喝茶,又将茶杯稳稳放下。

    这个细微的动作,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刑事案件,”乔老的声音平稳而清晰,如同在敲击一块顽石,“首要原则之一,就是报案人信息的深度挖掘与可靠性验证。这份卷宗里,”他点了点桌上厚厚的文件,“关于报案人陈浩的部分,除了最初的询问笔录和后续的嫌疑排除记录,似乎…略显单薄。”

    韩启国立刻将目光投向宋文远。

    作为当年专案组核心成员程伟的徒弟,宋文远是全程亲历者。

    宋文远立刻回应,条理清晰:“乔老,陈浩与死者苏晚晴确实没有任何直接的社会关系交集。当时,锦绣艺术园项目是市里重点工程,投资方允许潜在入驻机构根据自身需求提出局部改建方案,以避免重复施工。因此,那段时间确实有不少培训机构派人去现场勘察。陈浩的身份是‘临江艺苑’的道具组成员。他当天出现在仓库,是临时接受了该舞蹈团一位学员的邀请,前去查看场地环境,为舞台剧的布景设计做准备。”

    “我关注的并非他出现的合理性背景,”乔老轻轻摇头,眼神中闪烁着一种洞悉的专注,“而是他出现的‘具体情境’疑点。据案卷中仓库值班人员明确陈述:案发当天,因天气极其恶劣(闷热欲雨),他们印象中‘并无任何外来参观人员进入’。那么,陈浩,他究竟是接受了‘谁’的具体邀请,在那样一个反常的天气里,前往那个偏僻的、并非正常开放参观时段的仓库?”

    “是封芷薇。”宋文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