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头牌! (第2/3页)
蓝图,然后一茬接一茬地发行新股、募集资金!
争取到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中华网手里能攥着它几亿,乃至十几亿米刀的现金——呵,到那时候,我钱都已经骗到手了,我还管你们泡沫不泡沫的!
股价够低,我就公司回购,美其名曰保护股价,股价还不够低,就趁着互联网大股灾,一地廉价的大白菜,去到处搞收购和兼并。
这家公司,现在自己手里拿40%,新华社拿36%,合计76%的持股来的,就算一再被投资、上市、发行新股所稀释,控制权还是不至于丢掉的!
更不要提,它在港港,中国人的地盘上!
拿好了,这就是未来的中文互联网的头牌!
…………
“什么玩意儿?院线?你想收购一条港港的院线?”
晚上回到半山别墅,关芝琳始终抱着不撒手,估计多少还是有点嫉妒某个从内地来的所谓北方二美,一来就霸占了自家男人,所以,本来以为今天晚上要稍微花点精神处理下十三姨的醋劲儿了,结果,那个从内地过来的女强人,却直接甩出一句话,直接把林见鹿都给震了,何况十三姨。
然而,陈虹侃侃而谈,竟是有的放矢,“我今天跟葛姐聊了好久,还又去寰亚电影参观,跟施楠生阿姐聊了又好久,听她们跟我讲了很多现在港港电影圈的事情,尤其是院线,一家家都半死不活的,很多都已经关门歇业,所以我觉得,现在入手,是个好机会……你说的嘛,港港的市井凋敝,只是暂时的!那既然是暂时的,你还鼓励清霞姐她们买商业大楼,我买院线怎么了?不行吗?”
倒也……不是不行。
可问题是,这娘们儿的胃口怎么越来越大了!
关芝琳下意识地就松开了搂着林见鹿脖子那条胳膊,呆呆地看着陈虹,而陈虹则继续冲林见鹿讲解,她今天听来的港港电影院线的现状。
港港电影的巅峰期,显然是1993年和1994年,但是林见鹿此前同港港电影圈子里的很多人都聊过这个话题,大家普遍认为,那只是最后的狂欢而已,事实上,港港电影的衰落,在八十年代末那几年,就已经注定了。
跟几大院线商脱不了干系!
港港在八十年代时候,电影行业已经很是红火,那个时候,行业内主要是三条院线,邵氏、嘉禾、金公主,在1985年,邵逸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停止了电影发行业务,并将旗下的院线租借给了潘迪生。
于是,潘迪生的德宝替代了邵氏,这不但使得德宝电影公司崭露头角,还与嘉禾、金公主共同成为了引领港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三驾马车”。
三条院线,各自扶持自己一系的电影公司,旗下都聚拢了相当一批的导演、编剧和明星主演,大家相互竞技,从而催生得港片越发繁荣。
到了1991年9月,由于港港著名的翡翠戏院及黄金戏院即将被拆除,德宝电影公司因实力不足而决定不再续租,从而结束了其院线经营。同年11月,黄百铭与罗杰接手了残血的德宝院线,并将其更名为永高院线。
到了同年底,依附金公主院线的新艺城电影公司结束了其十年的辉煌历程,正式宣告解体。而当时间进入1992年,金公主的创始人雷觉坤又不幸离世,导致金公主旗下的各项业务相继停滞。在冯秉仲的领导下,新宝院线逐步接管了金公主多家戏院、电影院,并在次年1月将其重组为金声院线。
随后,在1993年,黄百铭与罗杰因内部纷争而离开永高影业,共同创立了东方院线。到这个时候,如果加上江智强家族始终都在经营的外语片院线的话,事实上香港本土的院线数量已经增加至五条。
正是港港电影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最后的璀璨燃烧!
但是,这却对传统的院线产销模式构成了巨大的冲击——按照每条院线每年需求30部影片计算,即便不计算江智强那条院线,剩下的四条院线,每年就共计需要高达120部的影片,才能填充放映时间!
港港的电影圈子一共才多少人在里头吃饭?一共又能有多少资金?
每年的120部电影的院线商需求,之于港港电影圈子而言,是绝对过载的!
这个时候,港港的院线商是怎么玩的呢?
比如新宝院线,相对于其它院线来说,新宝院线没有自己扶持的电影公司稳定供片,开电影院嘛,没有片源哪行?为了稳定片源,新宝院线就开始常常充当中间人,给涌入港港电影圈的来自湾湾和东南亚的院线商、发行商牵线搭桥,让他们投钱进来,与独立制片公司合作开戏。
这样拍出来的成品,可以在本地的新宝院线上映,而投资者们也同时可以拿着影片,回到他们自己的地盘上映,免除了找嘉禾、新艺城买片,随时要被他们狮子大开口的烦恼,在当时看来,三方简直是三赢!
也就是说,烧外人的钱,继续干!
不追求什么产业升级,不考虑什么恶性竞争,也顾不上好莱坞的特效片事实上已经成型,正在逐步蚕食全球、包括港港的电影票房市场,反正就是大干快上!
从八十年代末,一直到1995年,港港的电影明星们身上随时背着三五部电影的片约,动不动这个场赶那个场,那都是家常便饭!
那也正是王京最春风得意的十年!
整个九十年代,港片粗制滥造,卖片花成风,甚至拿了钱却到期总是交不出片子来,由此引发了湾湾八大片商的逼宫——但王京就不但以拍片子快著称,能确保准时交片,同时质量还有一个最低的保障,能让投资商不亏本。
甚至你稍微多给他点时间、多给他点预算,他还动不动能给你捣鼓出一部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好作品来!
然而,能达到他那个水平的电影人,又能有几个呢?
或者说,就算再多几个王京,就这么不思进取的一路狂飙下去,结果又能有什么不同呢?——虽然事情走到现在,港片已经接近彻底崩盘的程度,所有身在其中赚到了钱的人,都脱不了干系,但不得不说,究其根本,倒有至少一半的责任,要算到这帮拿着钱涌进电影圈子开院线的人头上!
当然,现在报应来了。
最近两年,港港某家院线因经营不善、被迫关停旗下的某间电影院的消息,早已是频频见诸报端——港港这区区一座城,六七百万人口,就坐拥一百多家电影院的所谓辉煌盛世,早已成了过往云烟!
也正是因为这种由院线供养电影公司,形成一条院线对应几家卫星电影公司的生产模式的彻底崩盘,这才有了后来各路电影人纷纷注册自家的公司,也才有了庄承等他们这批电影人,在1994年的时候,决定发起成立寰亚电影,开始主攻电影发行业务——在此之前,港片哪里需要你来搞什么发行!
嗯,总之,市场崩了,院线崩了,电影公司纷纷倒闭或减产,迭加金融风暴冲击,楼市腰斩,港港很多的公司随之倒闭、裁员,大家一下子就都没钱了,消费随之降级,港港的整个市井之间,已经基本萧条到了极致。
但偏偏,陈虹的胆子大到只初初做了些了解,就要对港港的院线下手了!
啧……虽然我肯定会给你兜底,但是你这小娘皮就仗着这个,胃口越养越大,好像也不大对劲啊!
“你……相中哪家了?”
“嘉禾!”
林见鹿无奈地下意识抬手,在自己脑门上拍了一下。
黄百铭的东方院线去年就已经彻底关门歇业,不用考虑。
永高院线残血中,也开始自己联系好莱坞的片源,虽说不如江智强那么熟悉好莱坞电影,门路也少,只能拣些江智强顾不上的骨头啃,但现如今港片不行了,市场萎缩了,好莱坞片子却依然是有人看的,也就好歹有口饭吃。
金声院线的冯秉仲相当有能力,目前金声院线也是港港除了金智强之外,业绩最好的一家了——哎,这是寰亚电影的主要合作伙伴。
然后就是嘉禾了。
程龙出走好莱坞,虽然承诺还会回来拍港片,但他的心已经不在港港了,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洪金保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撑不起票房,这些年都是在做导演、武指,所以事实上的嘉禾电影,早就已经是减产减产再减产,电影公司虽还不至于真的变成个空壳子了,但业务量已经大幅度缩减,渐渐在圈子里没多大话语权了——然而,这都是小事,最关键的是,灵魂人物邹闻怀老了!
嘉禾电影也好,嘉禾院线也好,在他的子女都无意接手的情况下,在未来的几年内会被出售,是没有悬念的事情!
关键是,现在市面这个情况,港片又已经公认崩盘,一般二般的,谁会拿出那么多钱,去接手一条拿到手里也会持续亏钱的电影院线呢?
“要好多钱的?你有那么多钱吗?”
“但是你有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