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下关大撤退 (第1/3页)
江边的阻击阵地,主体是36师一部和宪兵队一部,还有部分教导总队。
这是长江南岸,守军最后的精华所在。
很多士兵是自愿留下断后的。
犹如大浪淘沙,这部分算是拥有坚定意志,非常职业化的军人。
此时,除萧司令外,各部队的最高长官都已经撤到了江北。
许三前来援助的阵地,恰好是教导总队残部,他们在第一旅旅长周振强带领下,暂时没有渡江,担任了部分的掩护任务。
经过在紫金山与第16师团的战斗,此时的教导总队由原来的近四万人,锐减到如今的一万多人。
鬼子第16师团也没讨到好,队伍也有一半的补充兵员。
教导总队3个旅,第3旅的马威龙曾和许三一起在太平门突围,但手下也只剩五六百人。
提前撤退的第2旅旅长胡启儒只带了自己直属警卫,早就过江去了。因为他的贪生怕死,导致多个阵地丢失,被总部严惩。历史上这家伙后来上了军事法庭。这辈子,应该也不会有意外。
如今聚集在下关码头的教导总队,不再像历史上那样,因为弹尽粮绝被俘虏了好几千多,后都被鬼子杀害。
此时他们有三千来人留在南岸配合防守,而且是主动请缨留下的,其余人员已经渡江。
他们的行动体现了最精锐部队的素养。
而原本作为主要掩护大部队撤退的36师,现在所剩下的战力更是惨不忍睹。
经过淞沪会战后,他们也补充了大量新兵,可即使这样还没有满编,一个师的总人数也不到七千。
这次面对鬼子的冲击,再也打不出全德械师的那种强悍,阵地一路丢失。
等到了下关,整个师就剩下两千多人。
得到唐的撤退号令后,为了减少下关的拥堵,36师宋师长率领了一半残部先行渡江了,留下了一千多官兵死守断后。
而萧司令的宪兵队则主要在城内和江边维持秩序,以及阻击鬼子进城的速度。
相对原来历史那种无处不在的混乱局面,现在已经好上了几倍不止。
如今渡江除了有两艘小火轮外,新多了三艘炮艇一起运输,他们后面拖着长长的木筏,加大了很多运力。
萧司令已经让底下人将炮艇上的重物全部丢弃,机炮也拆除,上面的炮台沙袋统统抛弃。
上面不留任何活动武器,全部腾出来做运力。
他看着不断被运走的百姓,内心对许三的感激之情无与伦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