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4章 给夸父工程添上血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44章 给夸父工程添上血肉 (第2/3页)

,但办公室里的空气已经紧绷到了极点。

    窗外的蝉鸣此刻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尖锐的噪音。

    他可是搞全超导托卡马克的,跟磁箍缩惯性约束可不是你侬我侬的关系,即便不说敌对,那也是两条完全不相交的平行线。

    现在上面摆明了觉得这条路走的太慢,或者可能走不通,想要尝试另一条路了。

    这么大的项目经费可不是个小数目,单是初期的启动资金估计就不下百亿,这钱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这么大的资金缺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填上的,大概率是从其他项目上削减了,至于这一刀会砍在哪……还用想吗,九成是要砍在他的大动脉上了。

    所以现在钱从他这抢,人还得让他帮忙凑啊!

    张云超闻言没有丝毫愠怒,他理解万院士的不甘,但这不是理由。

    他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依旧沉静如渊,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知道,万院士,我知道您的难处,知道EAST团队每一个人的付出,但国家战略面前,没有小家,只有大业!”

    “那份方案的理论价值您比我清楚,那份液态金属流型拓扑图,那份动态浸润平衡的临界曲线,那份撕裂模控制的频率图谱……不是空中楼阁,是有严密逻辑支撑的、指向另一种聚变可能性的启明星!”

    张云超的声音斩钉截铁:

    “这条路,是国家决定要闯一闯的新路!新路难开,缺的不是开路的决心,是开路的利斧!这斧子,就是人!最顶尖的人!”

    “您问我EAST怎么办?ITER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只有华夏手里握着真正的聚变火种,我们才有真正的话语权!无论哪条路先点燃太阳,都是华夏的荣耀!”

    长时间的寂静。

    万明远脸上的不甘、忧虑渐渐沉淀下来,被一种更深沉的东西取代。

    他重新拿起眼镜戴上,目光变得专注、锐利,仿佛回到了审视实验数据的时刻。

    他确实很想看到聚变之火点燃的那一刻,而且在此之前他其实只想在自己负责的EAST上看到这一幕。

    但是现在……

    他深吸一口气,那份属于学者的冷静和责任感重新占据了上风。

    他的手指,点向了摊在桌面的一份内部通讯录和人员评估报告。

    “路总要有人走……”

    万明远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割舍后的决断:

    “材料关,是的第一道命门!多层仿生蜂巢结构,极端的辐照、极端的温度、动态的液态金属浸润……这事,非王启明不可!”

    指尖重重落在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的标识旁。

    “他对这方案的精妙之处一眼洞穿,更知其实现的艰难,只有他扛得起这面旗,也只有他能把那套理论框架压进现实,建专用的极端辐照环境测试平台,不计代价攻关材料!”

    张云超眼神一亮,立刻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记下这个名字:

    “好!王启明,担纲第一壁材料体系!科学院保障到位!”

    万明远的手指如棋手落子,没有丝毫犹豫,又精准地向下滑向另一个名字:

    “能量循环的血脉——液态LiPb三合一的流动、散热、氚增殖,在强磁场下的稳定闭环和精密流控!这份流型图谱的精妙与凶险,只有一个人能驾驭:周建军,给他建磁场下液态金属的专用实验回路!边建边探,摸清稳定性的边界!”

    “明白!”

    张云超立刻记下。

    “束缚那亿度核心的笼子——微型高强超导磁体!”

    万明远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流畅,手指点到了西南物理研究所:

    “磁箍缩的瞬时强场不是稳态约束!微型化集成的死结、高温超导的极限、电磁力的平衡、毫秒级的控制响应,这系统工程,只有李卫国这个老工程师能捋得清!”

    “他扎根大型装置几十年,最懂得如何让复杂的蓝图扎根大地!让他牵头,整合全国尖端的超导团队,成立联合攻关组!”

    “李卫国!磁体与动态约束系统总负责!协调由西南所统筹!”

    张云超的再次写道。

    万明远的目光最后落到激光系统要求那骇人的指标上:

    “点火之矛!超强脉冲激光阵列!毫秒级的精度,10^22 W/cm的狂暴!这几乎是要再造一套激光系统!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陈光华!”

    “他对高能激光的狂热和执着,能点燃这把‘太阳’前的引信!启动预研,新材料储能、真空强场开关、光路同步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