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夸父工程首遇难题 (第2/3页)
一个人的“办公室”。
门在他身后无声合拢。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开始书写。
笔尖在白板上划过,发出细微的沙沙声,成了屋子里唯一的背景音。
时间似乎失去了意义。
墙壁上迅速爬满了符号的丛林:
惯性项——湍流涡旋产生的根源,混沌的种子。
粘性应力张量——试图平息混乱的粘性之力,但在强磁场和极高雷诺数下,常规的牛顿流体模型显得苍白无力。
洛伦兹力项——磁场的无形之手施加的强大驱动力,却会扭曲流体的形态,引发二次流、甚至磁流体波。
麦克斯韦方程组引入的磁矢势——磁场本身的演化也被流体运动和自身诱导的电流所改变,反馈机制链环环相扣。
LiPb电导率——这不再是一个常数!强磁场和剧烈变化的温度会导致液态金属的电导率高度非线性变化,这意味着洛伦兹力项本身也变得飘忽不定!
LiPb磁导率——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磁导率上,虽然微弱但不可忽视,尤其在高精度边界耦合时。
这就是噩梦般的耦合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系统,是披着电磁外衣的N-S方程群的变形与强化。
每一组耦合项都在相互加强着非线性效应。
现实中计算能力的极限,连稳定运行的边界在哪里都无法准确描绘。
汗水从洛珞的鬓角滑落。
他尝试了多种主流湍流模型的核心思想在强磁场环境下的变体,但很快被方程组的复杂性和相互纠缠的尺度击溃。
他回忆起【剧本游戏】里的细节:
那些调整似乎并不追求“完美解”,而是快速将整个系统推入一个特殊的“动态平衡点”,在那个点上,尽管微观依旧混沌,但宏观参数却能奇迹般地稳定在目标值附近。
关键是什么?
“耗散……能量耗散必须被引导……”
洛珞喃喃自语,笔下的公式疯狂衍变。
他摒弃了完整求解的幻想,转而寻求抓住物理本质的最大公约数。
【剧本游戏】里那个“拓扑参数窗口”的概念一闪而过——那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学解,而是一个由关键物理量界定出的“安全运行区域”的相图!
是什么关键变量主导了耗散路径和涡旋破碎的尺度?
磁场的梯度强度?——它决定了洛伦兹力的“撕扯”能力。
局部流体的惯性动能与磁能的相对大小?——谁更强大,动能还是磁能?
液态金属与固体壁面的接触线曲率?——这个看似微小几何特征,在纳米尺度对浸润/去浸润行为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热交换效率和材料寿命,而浸润行为又受到磁粘度效应的调控!
笔尖在白板上写的更快,甚至发出了急促有点刺耳的摩擦声。
如果有一个仪器,可以精准的量化一个人的思维频率,那么便可以清晰的发现,洛珞此刻的思维比起三四年前要强了不止一截。
即便是正常情况下的思维频率,也几乎和刚拿到【头脑风暴】并使用的200%的情况相近了。
显然在系统和道具的加持下,洛珞的脑域正在以远超普通人的速度开发着,所以……这一次他想试试,在不依赖道具和积分的情况下,他能做到什么地步。
此刻他的大脑就像一个过热的引擎,以惊人的速度处理着庞杂的信息流:
回忆中的理论证明步骤、论文推导中的关键思路、周建军提供的失败数据点、剧本游戏中那朦胧却指向成功的“感觉”……
稿纸消耗了厚厚一叠,白板上也几近写满。
他尝试着将壁面曲率效应通过一个经过修正的有效磁粘度概念引入方程,并与磁畸变力特征长度和惯性-磁力比形成耦合。
他在三个关键参数的维度空间里艰难地摸索、推演,试图找到稳定流的“孤岛”所在。
然而,困难重重:
变量耦合的混沌性:三个参数并非独立,改变一个会引起其他参数的连锁反应,方程反馈环错综复杂。
经验系数的缺失:模型中引入的“有效磁粘度”参数如何定量?理论没有给出现成的值,实验数据也不足以标定。
时空尺度的断层:宏观流场的控制与微观浸润行为紧密相连,而传统N-S方程处理微观接触线问题本就十分棘手。
边界条件的诅咒:基板那复杂的几何构型导致边界条件极其复杂,理论处理上是个泥潭。
他的手指因高强度的演算而微微颤抖,太阳穴突突地跳。
无数次尝试构建简化模型,又在内部逻辑的冲击下崩塌。
他仿佛在浓得化不开的黑雾中攀登一座陡峭险峻、地图缺失的山峰,脚下是理论的深渊。
他知道成功的路径就隐藏在某个地方,是他在证明N-S存在性时就曾“窥视”过的那个光滑解空间在现实物理世界中的抽象映射,但现在,这座桥梁的图纸散落在黑暗与未知的迷雾深处。
已经枯坐了十几个小时,演算稿纸散落一地,白板上布满了反复擦写、交织重叠的痕迹。
屋子里弥漫着精神高度消耗后特有的冰冷寂静和未解难题的沉重压力。
洛珞站在墙前,眼神依旧紧紧锁住那片符号的荆棘丛林。
他的眉头紧锁,嘴唇抿成一条刚毅的直线,短暂的进展似乎触手可及,又被新的矛盾击退。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迫僵硬的思维再次运转,目光投向了墙上一块尚未书写、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空白区域,以及散落在地上的稿纸堆。
大门隔绝了外界一切声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