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9章 华语影坛的封神之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79章 华语影坛的封神之作 (第2/3页)

物主。

    他们来到舞台中央站定,面对台下汹涌如潮的掌声和炽热的目光,整齐地、深深地鞠躬。

    掌声在此刻达到顶峰,仿佛要将整个剧场的穹顶掀翻!

    洛珞拿起话筒,掌声才如同退潮般缓缓平息。台下数千双眼睛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屏息凝神。

    “谢谢大家。”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每一个角落,带着一种平静的力量。

    “谢谢你们陪地球走完这趟旅程。”

    掌声再次热烈响起,夹杂着口哨和欢呼。

    剧场内重归一种庄重的肃静,数千道目光聚焦在舞台中央那个身姿挺拔的身影上——洛珞放下了话筒,等待早已按捺不住的媒体。

    第一位抢到提问机会的是一名财经媒体的记者,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数字狂热,问的也是几乎所有业内人士最关心的问题:

    “洛导,感谢带来这场视觉盛宴!从开场的太阳氦闪到万箭齐发的行星发动机启动,再到点燃木星的爆炸冲击波……每一帧都在挑战我的认知!”

    “业内预估《流浪地球》制作成本至少突破十亿?甚至更高?能否透露具体数字?这堪称华语影史空前的投入,您和拾光映画承担了多大的风险?”

    他的问题直击要害,道出了在场所有业内人士,尤其是前排韩三坪、冯小刚等人心中的惊叹与疑问。

    之前在拍摄过程时,就有传言拾光直接投了十个亿进去。

    正常一部电影当然是道具、场景、演员片酬占据大头,林林总总加起来拍摄成本甚至要占到七八成。

    但这次显然不一样,尤其是在他们看完成片之后……这特效制作,恐怕花费丝毫不亚于拍摄成本,甚至犹有过之。

    “感谢你对影片的认可,也谢谢你的问题。”

    洛珞顿了一下,整个剧场仿佛连呼吸都屏住了:

    “这部电影的总投入……确实巨大,仅仅是前期的拍摄环节……”

    他略微加重了语气:

    “包括搭建那些庞大的实景、全球取景、庞大的剧组和顶尖设备人员的运转等等,硬性的拍摄制作成本就达到了十个亿。”

    “十亿?!”

    尽管大家心里有所准备,“十亿”这个冰冷而具体的数字也跟之前的传言相同,但此刻被洛珞如此轻描淡写地道出时,还是引发了一片难以抑制的低声惊呼。

    闪光灯开始疯狂地闪烁,试图捕捉台上台下每个人脸上瞬间的惊愕。

    然而,洛珞的话并没有结束。

    在满场的震惊尚未平复时,他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投入湖面的第二块巨石,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但这只是开始。”

    洛珞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影片的灵魂——特效部分的制作经费,还要是远超这个数字。”

    他微微加重了“远超”这两个字的语气。

    “嗡——!”

    如果说“十亿”是一记重锤,那么“特效远超十亿”就如同引爆了一颗炸弹!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全场无法抑制的骚动和倒吸凉气的声音!

    “远超十亿?!那就是……十五亿?二十亿?”

    “老天……那岂不是总成本可能超二十亿?!”

    “疯了……这真是疯了!”

    记者席彻底炸开了锅,笔在采访本上飞快划动,录音设备被高高举起。

    前排的大佬们也无法保持镇定,有的身体前倾几乎要站起来,有的不住摇头惊叹,有的则是眼神复杂地看向台上那个年轻的导演。

    那个之前质疑《流浪地球》投资可能超过十亿的判断,此刻显得无比保守。

    全场的气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每个人心中都翻腾着惊涛骇浪——“远超十亿的特效”!

    这个数字所带来的震撼力,丝毫不逊色于刚才银幕上那些经费爆炸的视觉奇观!

    台下前排的张艺谋,这位见识过大制作场面的导演,眉头也猛地跳了一下。

    韩三坪和王中军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这都快刷新他们对国产电影制作投资的认知上限了!

    温岚在洛珞旁边悄然深吸了一口气,她理解洛珞此刻公布具体数字的用意——这是对团队极致付出的承认,也是对未来技术投入的宣示。

    毕竟这既是给电影造势,同时……流形引擎的技术可还要往外卖呢,《流浪地球》不就是最好的广告嘛。

    她看到前排许多人眼中残留着难以置信的神色,看到记者们的狂热。

    就在这片巨大的震惊旋涡中心,洛珞面对着那些震惊、质疑和难以置信交织的目光,嘴角却浮现出一抹淡然的微笑。

    当台下的喧哗声浪渐渐被更大的期待和追问所取代时,洛珞再次开口::

    “是的,投入巨大,风险很高。”

    他的目光深邃,扫过全场:

    “但温制片和我,以及我们背后的整个团队,都坚信这些投入是值得的,是通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他微微加重了语气:

    “这份付出,不仅仅是为了一部《流浪地球》,更是为拾光映画,乃至整个华语电影的特效工业体系,砸开了一条新路!这流形引擎……”

    他稍作停顿,这个词在刚刚公布的巨额特效费后显得份量更重:

    “它所代表的核心技术和经验积累,将成为我们未来所有项目的基石,足以不断反哺,引领整个行业。”

    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而充满力量,如同影片中引领人类寻找希望的火光:

    “这部影片是破冰之作,它的意义,远超票房,远超成本数字本身。”

    全场再次陷入短暂的寂静。

    这一次的安静,不再是单纯的震惊,而是混合着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被唤起的雄心。

    洛珞的话,给那个天文数字般的投资赋予了一个清晰而宏大的意义——这是为华语特效工业的未来奠基!

    虽然洛珞的话说的很宏大,但此刻满场观众却对此没有任何怀疑。

    因为即便他们观影后如此震撼,回去也必定会跟亲朋好友推荐,甚至会极尽溢美之词来形容这部电影。

    但……依旧难改一个注定的事实,《流浪地球》肯定会赔钱,而且是大赔特赔。

    在这个国产票房记录还是洛珞的《源代码》自己创下的3.6亿票房的时代,一部起码二十多亿投资成本的电影意味着什么。

    要是单靠票房回本,他起码要在全球收获不下六十亿票房,但是国内就要二三十亿,再加上一些版权,影像制品,以及周边等各种附加收益,才有盈利的空间。

    但……这可能吗?

    从三亿提升到二十多亿,做梦也没有这么做的吧。

    那洛珞拍这部注定赔钱的电影图什么?如果不是为了他口中华语电影的未来,他们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原因了。

    这是何等的胸襟和眼界。

    这一刻,就连前排那些业界巨擘的脸上,也是震惊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与思索。

    紧接着,一位科技频道资深记者站起来,问题指向电影的核心科学性:

    “洛导,我们都知道您不仅是导演,更是水木的数学教授,在粒子物理和高维场论领域也有研究。”

    “原著中部分设定,比如行星发动机的推力规模、重聚变燃料消耗量、刹车时代的地壳应力……在严谨的科学层面曾被认为是‘科幻性大于科学性’。”

    “但电影呈现给我的感觉…非常‘结实’!请问您在改编时,是如何平衡刘慈欣老师原著中震撼的想象力与您自身科研严谨性之间的冲突?”

    “特别是地球被行星发动机推动的轨道计算、还有木星引力陷阱的‘洛希极限’设置,是否有专业团队提供支持?您的学术背景是否深度参与了这个过程?”

    作为科幻电影,不仅是国内饱受诟病的那些所谓的伪科幻,即便是许多好莱坞大片也不能避免面对的问题——就是科学部分的合理性。

    然而这一点在面对洛珞时发生了极大的不同。

    众所周知的是……洛珞可不仅是导演、编剧和演员来着。

    就像记者提问前所说的那样,水木的数学教授,在粒子物理和高维场论领域也有研究顶尖数学家,以及半个物理学家,才算是他的真实身份。

    历史上似乎还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个顶尖学者,自己写剧本做导演拍电影来着。

    如果有的话……那就只有洛导自己的《源代码》了。

    毕竟这部于前年首映的电影,在去年随着《IEEE》上的一篇论文登刊,又掀起了一次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