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4章 一颗烟雾弹引发的连锁反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04章 一颗烟雾弹引发的连锁反应 (第2/3页)

吗?一个时代!”

    “我真的很想知道,国家给你们前后投入了三十多亿美元,用了十四年的时间……”

    参议员布伦特的声音沉重的像砂纸磨过钢板:

    “激光束能熔穿坦克装甲,却点不燃一颗黄豆大小的氢燃料丸?”

    他抓起卫星照片甩过桌面,泛黄图像里黄泽岛真空杜瓦容器正泛着金属冷光:

    “而华国人只用了三年,我们的研究团队这些年到底在干什么?!”

    NIF项目主任哈罗德·詹姆斯看着照片上那个被标注“洛珞”的年轻面孔,喉结滚动着咽下了口水,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有说服力:

    “先生们,激光惯性约束需要同时满足两个难度极大的条件。”

    哈罗德指尖划过屏幕里的192束激光阵列模型,光束路径在聚变靶室核心扭曲成杂乱的红线:

    “我们在十亿分之一秒内将200万焦耳能量注入比发丝还细的燃料管时,只要有一个激光束偏差千分之三燃料球表面就会像被撕烂的橘子皮!”

    然而这个时候暴怒状态的国会老爷们,显然听不进去他这种空洞的解释。

    这时候就是说破大天,也是他们率先出发,投入的资源,时间方方面面都要远远超出华国,但结果却是截然相反。

    如果他们依旧是世界第一的领先状态,那任由项目组说什么都行。

    但现在他们已经被人远远的甩到了身后,这时候再强调什么技术难题,难道是想表示华国的技术有多先进,那个洛珞有多厉害,而他们的团队有多么废物吗?!

    “我们投入了海量的资源,动用了最先进的侦察手段!”

    另一位议员补充道,声音冰冷刺骨:

    “结果呢?情报部门被精心设计的烟雾弹耍得团团转!我们引以为豪的战略科研项目,被一个独立自主、白手起家的华国项目远远甩在了后面!”

    “我们的卫星拍到了他们的工地,我们分析了他们的热量信号,我们甚至截取到了模糊的通联,但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不,是完全不相信,他们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这样一个目标!”

    他指着屏幕上“人类首次实现持续能量净输出”的新闻标题。

    国家情报总监帕克羞愧地低下头。

    约翰逊·菲斯克的担忧在脑中挥之不去——那种在目睹华国代表团退出ITER时异常平静的表情所引发的、深入骨髓的寒意,此刻化为现实,成了压在他心头最沉重的巨石。

    他们确实遗漏了最关键的信息:那个名叫洛珞的人和他那几乎不可能的决心与能力。

    “耻辱!”

    鹰派参议员总结道,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挫败和恐惧,而非单纯的愤怒:

    “这是国家情报系统的重大失察,是国家战略科技部署的严重落后,我们不仅没能阻止对手,还亲手为他们扫清了障碍。”

    “现在,是他们掌握了能源的钥匙,我们的未来,已经被别人握在了手中,先生们,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在点亮人类新能源时代黎明的竞赛里,美国输掉了这一轮。”

    听证室内的气氛凝重得几乎无法呼吸。

    窗外冬日的阳光照射进来,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如同囚笼铁栏般的影子。

    议员们怒视着面前的证人,而帕克和NIF主任则僵在原地,仿佛被盘古堆那束稳定燃烧的聚变之火烧成了灰烬。

    他们面对的,不再是训斥,而是对一个国家战略误判和科技领先地位丧失的痛苦确认。

    那个屹立在海岛上的“盘古堆”,不仅在物理层面点燃了核聚变之火,更是在政治和战略层面,点燃了一场足以重塑世界格局的风暴。

    而此刻美国国会的无能狂怒,正是这场风暴席卷而来的第一波回响——冰冷、残酷,且充满了对未知未来的深深恐惧。

    毕竟一旦华国聚变堆实现商业化,那动摇的将是他们的霸主地位,能源——是一切发展的根本。

    在和平年代,互相对峙的时候,那将是比核武器还要重要的东西。

    不过……他们也并非毫无机会了。

    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威廉姆斯猛地拍案而起,赤红的眼眶直刺坐在霍夫曼旁边的国家情报总监帕克:

    “我们被自己吓破了胆!帕克!你的情报系统花钱买那些卫星照片,比好莱坞拍科幻片的特效还贵!结果呢?让洛珞用一堆虚张声势的施工画面就唬得魂飞魄散!真正要命的数据就藏在这儿——”

    他激动地抖着那薄薄的新闻稿,十分激动的吼道:

    “Q值1.07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那所谓的‘聚变堆’每维持一天运转,就要烧掉至少三座大型火力发电站来给它提供补偿电力!该死的华国人,他们连反应堆最基本的自持运转都做不到!”

    这句论断仿佛有某种魔力,议员们紧绷的呼吸肉眼可见地平缓了几分。

    能源巨头代言人罗伊斯甚至颇为放松地松了松领带,他的指尖悠然划过NIF去年提交的季度报告,目光转向霍夫曼:

    “诸位,我们的NIF虽然暂时还没突破Q=1这个门槛,但最新的间接驱动实验……我记得报告上说已经达到了0.85?距离华国这个‘了不起的成就’……差距似乎并不遥远嘛。”

    “霍夫曼博士,你告诉我,如果资金到位……多长时间,NIF能追平这个数据?”

    霍夫曼的喉结剧烈地上下滚动。

    仅仅三十秒前,他感觉自己和整个NIF项目都被钉在国会山的耻辱柱上煎熬,而此刻,这些议员们挑剔的眼神里,却像突然抛出了救生圈——他太熟悉这些政客的逻辑了:

    如果华国当真掌握了无限能源的钥匙,此刻华盛顿该讨论的是如何体面地妥协或者投降,或者殊死一搏,而不是坐在这里质问。

    但Q值1.07……这不正是所有聚变工程师最熟悉的故事开场吗?——实验堆艰难点火成功,商业化堆?那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五年。”

    霍夫曼沙哑着嗓音开口,袖口在无意识间蹭上了杯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