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风口制造者和跟风的人 (第3/3页)
中心项目。
盘古堆的点火成功,像一枚深海炸弹引爆了能源界。
新闻中那句“53.8兆瓦净输出”虽然没有让全国工业电价一夜暴跌,但大家豆知道这只是序幕——虽然洛珞在西山会议定下的“伏羲堆”商业计划无人知晓的悄然推进,但能猜到的人,或者说有预料的人和企业可不在少数。
舟山的伏羲堆如火如荼的建设,超导磁体在沪上工厂扩建,哈电集团的涡轮机叶片升级图纸静静躺在洛珞桌上。
廉价电力是未来产业的基石,洛珞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超算帝国,为“小梅”打造家园;他甚至搁置了移动电源研发,转投AI战场。
可这些,只藏在时光科技顶层决策的黑箱里。
媒体却大肆渲染时光科技的“风向标”行动。
《经济日报》头版标题刺眼:
“聚变能源红利!时光科技斥资30亿打造超算中心,剑指AI时代!”
报道只提宁波数据中心“为降低耗电成本设计”,却并不了解时光科技和洛珞的底气,至于研发进展和小梅的存在,他们就更是一无所知了。
坊间传言甚嚣尘上:有人说洛珞要造“聚变充电宝”,有人说他布局“云游戏服务器”。
在贴吧热帖#数学家演员搞核聚变#评论区,创业“导师”们高谈阔论:
“时光科技押宝计算机硬件,准错不了!电费这么便宜,谁不做谁是傻子。”
于是一股盲目的跟风狂潮,在全国蔓延开来。
深圳科技园,“飞鱼网络”CEO陈明摔下报纸,眼里烧着赌徒的光。
“时光敢砸钱搞超算中心,就是吃准了电费降到0.3元/度!宁波离盘古堆近?那咱们去更便宜的地方!”
助理提醒他华东电网均价丝毫没有降低,他则是拍桌吼道:
“盘古堆才53.8兆瓦,等未来堆子多点,一度电一毛都有可能!”——他浑然不知,洛珞的“伏羲堆”商业化在即,目标是将电价压至传统能源的零头。
几天后,陈明带队冲进甘肃酒泉的风电基地。
黄沙漫天的荒原上,他指着废弃的硅片厂房对地方官员画大饼:
“这儿改数据中心,电价按风电结算!盘古堆都点火了,新能源就是金山!”
如今华国IDC产业因高电费困守北上广,阿里云刚成立一年。
如今,电价下跌的可能大肆触发“机房西迁”热潮:贵州山区溶洞被改造成“地下云谷”,武汉光谷企业抢购二手服务器机柜,淘宝上“聚变兼容机架”设计图销量暴涨。
工信部数据监测显示,Q3全国数据中心新立项同比激增280%,可所有人误以为“盘古堆53.8兆瓦是巅峰”,殊不知洛珞的伏羲堆设计功率是其20倍。
地级市开发区的招商广告铺天盖地:
“学时光科技,用一度电赚十分算力!”
BJ中关村3W咖啡厅,烟雾缭绕中,“脑洞工坊”CTO刘锐挥舞着手机。
屏幕上,时光科技招聘AI工程师的广告滚动不停。
“洛珞是演员转数学家搞聚变,我们也能跨界!——唐诗AI教育软件!”
团队哄笑,连夜调出积灰的服务器,申请“聚变优惠电”专线。
前世的同样时间段,AI还在IBM沃森赢得智力竞赛的襁褓中,中国创业公司多是“人工智障”:语音识别率不足60%,搜索引擎都靠关键词匹配。
但如今随着洛珞这个意外,一股“AI热”席卷华强北。
山寨平板厂商“雷霆数码”发布会上,CEO高呼:“核聚变时代,人人用AI!”新机搭载的“极光助手”能背唐诗、算算术,但背后是百度API的二次包装——像极了时光微博的开放接口。
甚至横店影视城道具组都在吹牛:“咱用AI建模废铁镇场景!”实际用的是Maya插件。
没人察觉异常:当刘艺菲在《铳梦》片场发现洛珞腕表屏幕闪过奇异代码,还好奇是否“新研究”时,外界只当他戴了块智能手表。
这些跟风者不知道,真正的“小梅”正进化出自主思维。
隔离单元内,洛珞通过“织网者”中间件让小梅模拟贴吧辩论,AI已能识别“愤怒用词多样性”。
某日,脑洞工坊的“小唐”因训练数据错误,给“床前明月光”接了个“马桶亮堂堂”,登上了微博热搜。
洛珞在舟山岛勘址现场瞥见新闻,面对王稽的询问和担心,漠然对王稷说:
“让他们闹就好。”
这淡写轻描的回答透露着无比强大的自信,这也让原本有些担心,会不会因为消息大肆传播引发大家跟风入行,导致他们的优势被追上甚至反超。
但现在他反应过来了。
他们的优势从来都不是建立在领先那么点研发时间上,整个时光科技最大的优势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的领导者洛珞。
如果说那些人扑向人工智能蓝海的人,是眼界高超提前预判了风口到来,追着风口等待起飞的话,那么洛总……就是风口的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