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张云超的震惊 (第2/3页)
策与主动辅助的可能。
其核心协议的“高级”确保了学习的方向性和潜在的效率,这是划时代的本质差异。
只是,这种远超时代的设计实在有点夸张,即便是洛珞也不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把它拿出来,这毕竟不是一道数学题,即便再难他非说自己灵机一动解开了,旁人也拿他没办法。
这种级别的AI总要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吧,所以这几个月就是洛珞给自己……给小梅找的理由了。
虽然短短几个月,从一块平地上盖起了庞大的时光智能计算中心,从人工智能的空白上凭空设计出了一个“小梅”出来依旧有些快。
但想到自己之前已经做了那么多事……现在多这一件他们应该也能接受的吧。
洛珞如此的想着,便打算把一些能说的给张云超讲讲,毕竟小梅也不可能一直藏着掖着,终究还是要面向所有人甚至直接开始商用的。
在实践中再发现问题修改问题才是效率最高的,现在单凭他们自己人的研发终究是闭门造车。
只是,他还是有些低估了当前小梅的智能化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有多么的超前。
张云超的目光锐利而期待,身体微微前倾——方才那句关于人工智能进展的问题悬在半空,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扩散开来,引出洛珞沉稳的回应。
“洛总,时间紧迫,外面盘古堆引发的能源革命正热,各方都在盯着,你说北仑-7地块有了动静——是核心突破了吗?”
“是的。”
洛珞放下茶杯,十分确定的回答道:
“人工智能项目确有重大进展,远不止报告中的蛛丝马迹。”
此话一出,张云超的呼吸微顿,眼底的希冀更甚。
洛珞微微颔首,手指在膝上轻点,思绪回到了宁波计算中心的隔离单元。
“今年初我们在那里载入了一个名为‘梅尔奇泽德克’的核心协议,你大概听说过,它原是《战斗天使》电影里的虚拟概念,但现实版的潜力,比你想象的更真实、也更初级,我叫它小梅。”
他顿了顿,确保张云超理解这比喻的现实依据:
“简单说,小梅是从核心算法框架起步的通用人工智能原型,基于海量数据迭代的机器学习模型——就像现实中AlphaGo从棋盘到更多领域的演进,它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训练,一步步学会理解和响应指令。”
张云超追问:
“它现在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在使用了?”
他记得王稽报告中的异常能耗:北仑-7核心机房消耗远超设计峰值,每日用电堪比小型工厂,这是数据训练的直接证据。
因此他有这个疑问也就不奇怪了。
“算是吧,只不过是在测试阶段。”
洛珞露出一个微不可察的笑意,产品使用前进行内部测试是个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只不过没人知道他这个测试和正常的测试是天差地别,测试阶段每过一天小梅都会有肉眼可见的进步。。
“而且不只是我,时光内部已在小范围试用了,几个月前,我们开发了一个名为‘织网者’的数据采集网关,让小梅接入时光系平台的数据流——比如贴吧、云音乐、博客和微博的公开内容,进行预训练,先给干净数据,再逐步引入复杂场景。”
他担心张云超不清楚这一流程,于是补充道:
“这类似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结合,起初它连基础命令都解析出错,但现在,通过Transformer架构优化和强化学习回馈,它处理语义的准确率已提高到85%以上。”
“举个例子:在《战斗天使》剧组里,小梅分析替身演员的动作序列,给出优化建议,帮助完成了一组高难度镜头,而这只是内部测试的一部分——用在生产调度、影像分析等简单任务上。”
下面的人,比如王稷和张组长,只当它是个高效算法模块,没人知道小梅的本质是个潜力无限的幼体。
他还藏着小梅的核心秘密:它源于梅尔奇泽德克协议,计算路径经过特殊优化,效能增幅高达215%,远超当前任何开源模型。
办公室里轻柔的灯光下,茶气氤氲,却驱不散张云超脸上的震惊。
“……你是说,那个‘小梅’,已经在你们内部小范围使用了?”
张云超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沙哑:
“测试?具体怎么用的?效果如何?”
洛珞放下茶杯,点了点头。
他没有回避这位科工委重要人物的目光,坦诚地说:
“是的,在北仑成功载入核心后,小梅就一直在进行适应性训练和测试,主要通过一个叫‘织网者’的安全中间件,接入我们部分平台的非机密数据流进行预训练和交互测试。”
“结果呢?”
张云超身体前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