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5章 一个名字引发的风暴反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35章 一个名字引发的风暴反转 (第2/3页)

就不是洛珞一个人撑起的时候了。

    拾光映画如今圈内知名的导演、编剧、演员、歌手,还有相关的经纪人、词曲制作人等,大大小小加一块足足上千人之多,这还没算团队里那些不占名额的小助理和打杂的人手。

    单是去年一年,别看洛珞和刘艺菲这两口子一部戏都没拍,但整个拾光去年自己制作发行的电影17部,电视剧21部,歌手专辑13张,单曲不计其数。

    这还仅仅是他们独立制作的,要是算上参与制作和帮别人发行的……那加在一起何止上百。

    时光科技就更加重磅了,从早期的互联网的几个网站开始,时光贴吧、博客、到后面时光云音乐,时光快播等,集影视、音乐等一系列文娱软件的庞大生态链。

    现在更是发展到了,大量的高新科技的实体产业,电池、智能手机,听说还在研发电车。

    不过自家这么多的企业,别说洛珞和刘艺菲亲自站出来代言打广告了,就连公众场合也都不刻意提起,刘艺菲还好,有时候还会强调一下有些作品在时光快播上看,或者在时光云音乐上面去听,但洛神真的是从来都不提。

    这也就导致了在大众的眼里,洛神是洛神,时光是时光,虽然是自家的企业,但二者并不能混为一谈。

    原本二者分割的还没有那么明显,直到去年的时光手机横空出世,大量的粉丝准备无脑的购买,甚至有土豪粉丝一个人下好几单来支持。

    在手机刚发布的当天,库存就被抢购一空,这对于一个刚刚新兴的智能手机行业,以及时光这个刚刚进驻的新人来说无疑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成绩。

    不过这并没有让初做手机的时光有任何的欣喜,反倒是直接站出来劝阻。

    狂欢之下,暗流开始涌动。

    甚至逐渐出现了一些“是粉丝就支持时光手机”、“用三星/苹果……算什么真粉丝”等十分偏激的言论。

    这股盲目、冲动甚至有些偏激的风气,迅速引起了时光科技高层的警惕。

    公司赖以生存的根基是技术,是生态链,是能够吸引用户让其产生舒适使用度的功能,而不是粉丝的支持。

    况且洛珞本人也从不鼓励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时光科技总经理张嘉文在内部通讯会议上眉头紧锁:

    “不行,必须遏制!洛总的态度大家清楚,他的成就伟大,但他绝不会希望个人的光环淹没整个团队的付出,更不愿意看到粉丝用偶像的名义去道德绑架其他人,尤其是他自己一手打造的事业!”

    他深知,这种“唯洛神论”不仅会扭曲公司文化,更可能为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当洛珞的身份越来越高时,这种狂热对企业的品牌更是巨大的风险。

    几乎是同一时间,拾光映画的总经理温岚也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她看着评论区里关于“买手机支持洛神”的论调,忧心忡忡:

    “洛总为我们搭建了平台,创作了无数可能,但他也只是我们宏大叙事的一部分,我们的成功,是团队、是每一个项目、是广大影迷共同成就的,不能让粉丝的爱变成一种伤害。”

    张嘉文与温岚迅速达成共识。

    两人分别以时光科技和拾光映画总经理的身份,在时光微博官方账号上联合发布了一份措辞恳切、立场鲜明的倡议书:

    《致广大时光用户及拾光映画观众:关于理性看待洛珞先生的倡议》

    “……我们无比自豪并与所有关注者共同见证洛珞先生在各自领域的卓越成就,从银幕的精彩演绎到攻克人类数学难题的堡垒,他的每一步都令人震撼与钦佩。

    然而,近日网络出现的部分言论,将洛珞先生的科研贡献与其影视角色、与他创办的时光科技、拾光映画及其他团队成员的努力进行非理性对比,甚至形成‘踩踏式’支持,这与洛珞先生一贯倡导的理性、专注和尊重多元价值的理念背道而驰。

    洛珞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电影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这些身份彼此独立,成就同样值得尊重:

    他的科研成就,属于国家和人类的共同财富,代表了他在数学、物理等领域的至高探索;

    他的影视作品,是拾光映画团队基于优秀剧本、全体演职人员付出以及广大观众支持的共同结晶;

    时光科技的企业运作及其它子品牌的成长,凝聚了全体员工的心血与智慧。

    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将‘洛珞’标签神化、并以此贬低其他关联方及工作人员努力的行为,请各位粉丝朋友们:

    回归理性的爱与支持,尊重洛珞先生作为个体的多元价值。

    将对他个人的关注,与对时光科技各产品、对拾光映画出品的影视剧的评价理性剥离,避免‘爱屋及乌’或‘厌屋及乌’的偏颇。

    鼓励建设性的讨论,而非盲目的站队和攻击。

    我们相信,真正的热爱,应是懂得界限,懂得欣赏每一份努力的价值,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一个健康、理性的网络环境。”

    这份公告如同一道清晰的分割线。

    倡议发布的同时,两人迅速行动,联系了洛珞最大的几个粉丝后援会的核心“大粉”们。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核心粉丝本身也多是“三观正”、深受洛珞低调务实作风影响的群体。

    他们早已对风向的些许偏差感到不安。

    在官方和核心粉丝领袖的带动下,一场自发的“纠偏”行动迅速展开。

    后援会在各个粉丝群组、超话置顶理性倡议,强调“尊重正主的选择和所有成果”,“专注作品本身,拒绝拉踩攀比”,“分清洛珞个人与关联企业的界限”。

    温和但有力的引导取代了极端的口号,讨论的重点被拉回到洛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