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3章 金厅的双人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53章 金厅的双人舞 (第1/3页)

    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内雷鸣般的掌声尚未完全平息,空气中弥漫着荣誉与科学的馨香。

    当最后一枚诺贝尔奖章被授予,当最后一位获奖者的感言萦绕在古老穹顶之下,属于2011年诺奖得主们的下一个荣耀舞台,已转移至梅拉伦湖畔那座宏伟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

    市政厅的“蓝厅”,虽名为“蓝”,实则以其独特的、未施釉彩的温暖红砖墙闻名于世。

    此刻,这座设计理念源自维京长屋的宏伟厅堂,被精心装点。

    一千三百余名宾客——王室成员、政要名流、学界泰斗、历届诺奖得主以及为科学、文学与和平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身着华服,在长条餐桌旁落座。

    烛光摇曳,银器闪亮,空气中混合着瑞典冬季特有点心“露西亚猫”的藏红花香气、驯鹿肉主菜的醇厚以及鲜花的芬芳。

    中央,那标志性的、通向楼上“金厅”的巨大大理石楼梯静静矗立,等待着稍后国王与王后引领宾客的庄严时刻。

    洛珞与刘艺菲的位置被安排在距离主宾席不远的重要席位。

    洛珞依旧穿着那身剪裁精良的深灰色西装,左襟上,那枚小小的华国国徽在烛光下熠熠生辉,成为他身份最含蓄也最有力的象征。

    刘艺菲陪伴在他身侧,素雅而充满东方韵味的礼裙让她宛若一朵静静绽放的幽兰。

    尽管置身于这举世瞩目的盛宴中心,洛珞的坐姿依旧挺拔,眼神沉静,那份属于科学家独有的专注与内敛并未被盛大的光环完全掩盖。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从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好奇、钦佩、审视,甚至不乏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显然,受到他那番致辞的影响,这些目光不仅聚焦于他刚刚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桂冠,更聚焦于他背后所代表的能源革命风暴。

    晚宴在庄重而欢愉的氛围中进行。

    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与西尔维娅王后坐在主位,与获奖者们亲切交谈。

    国王在席间再次向洛珞表达了祝贺:

    “洛教授,您的湍流理论改变了我们对复杂物理世界的认知边界,这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洛珞微微颔首,沉稳回应:

    “感谢陛下赞誉,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我们期待为人类共同的未来贡献更多力量。”

    他浅尝辄止地回应着邻座学者关于理论应用的探讨,言辞谨慎而富有洞见,既展现科学家的风范,也巧妙避开了涉及核心机密的领域。

    刘艺菲在他身边,以得体的微笑和优雅的仪态,成为他坚实的后盾,偶尔低语几句,传递着只有两人能懂的默契与支持。

    蓝厅内,烛光摇曳,银器闪耀,一千三百余位盛装宾客的谈笑、餐具的轻碰与悠扬的乐声交织成一片华美的乐章。

    然而,在这看似最放松、最优雅的社交场合,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张力。

    经验丰富的安保人员深知,密集的人群、流动的侍者、相对开放的转场空间以及宾客们不可避免的注意力分散,都为潜在的威胁提供了最佳的掩护。

    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时刻——表面最安全,实则最危险。

    秦浩更是如此,此刻他的目光像最精密的雷达,扫视着大厅的每一个角落。

    他并未穿着显眼的制服,而是一身剪裁得体的晚礼服,完美融入宾客群体。

    但他紧绷的肩线、几乎没有离开过洛珞所在方位三米以上的距离,以及那看似不经意搭在耳廓下的微型通讯器,都暴露着他真实的状态。

    他偶尔会侧身低声对着隐藏在领口下的麦克风下达指令,声音低得只有他自己能听清。

    每当有侍者端着托盘靠近主桌区域,秦浩的目光会先于任何人锁定在托盘和侍者的手上,确保其动作轨迹完全在预期和安全范围内。

    影卫们则化身成了宴会中无处不在的“背景板”。

    他们有的穿着侍者制服,穿梭于宾客之间,但他们的步伐沉稳有力,眼神锐利专注,绝不会被宾客的闲聊所分心。

    一位端着香槟塔的“侍者”在靠近舞池边缘时,脚下极其轻微地调整了步伐,正好用身体挡住了来自某个柱廊方向的视线死角。

    另一名身着燕尾服的“宾客”则在看似欣赏壁画的间隙,用指尖在手腕上的微型触屏上快速确认了附近几个关键出口的红外监控信号是否稳定。

    他们的存在感被刻意降到最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