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蓝金光辉下的暗涌 (第3/3页)
的微量特殊化学物质残留——
“那是一种高浓度神经抑制剂气溶胶的前体,无色无味。”
技术专家低声向审讯官汇报:
“设计思路非常隐蔽,企图利用舞池人群密集、空气循环特点进行微量释放,制造‘意外晕厥’或混乱,干扰安保阵型。万幸安检的质谱仪精度极高,在蓝厅入口就捕捉到了极其微弱的异常信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发现让审讯室内所有人心头一凛。
而面对“汉斯·埃里克森”,SPO的审讯官运用斯堪的纳维亚特有的冷静和缜密逻辑,结合赵中校提供的关于近期针对华国科学家异常活动的情报,层层剥茧。
赵中校则敏锐地捕捉对方供词中关于任务来源、上线联络方式、资金流转的每一个细微矛盾或迟疑,施加精准的压力。
核心问题直指:谁是幕后主使?行动的具体指令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潜伏人员或后备计划?
审讯过程是漫长的、艰苦的,充满了试探、谎言与心理较量。
冰冷的记录仪运转着,记录下每一个供词和物证细节。
窗外,斯德哥尔摩的天空开始泛出灰蒙蒙的黎明微光。
赵中校知道,洛珞的专机即将起飞,而他们的工作,则是确保这条“尾巴”被彻底斩断,情报被完整获取,为后续的安全评估和反制行动提供关键依据。
“教授,昨晚并非只有荣耀。”
秦浩的声音平稳而清晰:
“在蓝厅晚宴和金厅舞会期间,安保系统检测并锁定了数名试图混入核心区域、行为异常的可疑人员。他们通过了基础身份核查,但更深度的生物信息比对和行为分析暴露了破绽。最重要的是,他们携带的‘工具’——一些极其隐蔽的非爆炸性、低能量级但意图制造混乱或健康干扰的化学制剂前体——在蓝厅入口的高精度安检环节就触发了警报,被标记为高度风险。”
他停顿了一下,确保洛珞理解其中的关键:
“因此,他们从未真正有机会进入蓝厅或金厅的核心区域,更不可能接近您和刘小姐,所有威胁都是在远离您的区域,利用人群掩护,由瑞典主导、我方配合,以看似常规的社交或服务事故为掩护,无声无息地带离现场的,因此整个处置过程,没有惊动任何一位宾客,包括您。”
洛珞微微点头,脑海中闪过晚宴和舞会中几个似乎被“热情招呼”走、但又很快消失在人群中的身影。
原来那不是错觉。
“那赵中校呢?”
洛珞轻声问道,带着关切。
“赵中校正带队在瑞典朋友提供的一个安全地点。”
秦浩解释道,语调充满肯定:
“与SPO最顶尖的审讯专家和技术团队紧密合作,这些人不是偶然的闯入者,他们的伪装、携带物和行动模式都指向专业背景和明确恶意,我们需要深挖他们背后的指使者、完整的行动网络、资金链以及未被激活的潜在威胁,赵中校经验丰富,精通情报分析与审讯协作,他留下主持后续的深度清理工作最为合适。”
保护洛珞的安全自然是头号任务,不过今天就启程回国了,安全自然不成问题,剩下的就是以绝后患了,审问工作也十分重要。
他们倒要看看,是哪方的人敢顶着华国如今的盛压行动。
此刻听到秦浩这么说,洛珞立刻便能联想到,后续的清理工作向来波及的不会太小,还不知道最后又会牵扯到那些人。
“我们此刻按计划离开,既是行程既定,也是为了不给赵中校他们的关键工作带来额外的关注和外交压力,您的安全,始终是最高优先级。”
洛珞望向车窗外,斯德哥尔摩的街道在冬日的晨光中苏醒,昨夜的辉煌与暗涌都已过去。
他深刻地感受到,那场壮丽的颁奖典礼和欢乐的舞会背后,是一张多么精密、多么强大的安全之网在默默守护。
专机静静地停在VIP停机坪,入口处的瑞典皇家卫兵持枪敬礼。
洛珞深吸了一口斯堪的纳维亚清冽寒冷的空气,再次环顾这片天空,荣耀已归于华国,但无形的硝烟从未散去。
他点了点头,不再多问,带着刘艺菲,在剩余精锐安保的严密护卫下,稳步登上了专机。
舱门关闭,引擎轰鸣。
专机在歼-11战机的伴飞下,如同利箭般刺破北欧寒冷的云层,坚定地飞向祖国的方向。
舷窗外,斯德哥尔摩的城市轮廓迅速变小,最终消失在视野中。
机舱内,洛珞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脑海里交替浮现着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荣光、金厅舞会的华美乐章,以及秦浩口中那场发生在璀璨灯光下的无声抓捕。
回去的路,看似平静,却因昨夜的波折而显得更加意味深长。
一场载誉归国的航程,同时也是一场从阴影边缘安全撤离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