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荣光下的满载而归 (第2/3页)
说了句“谢谢你们”。
这还是他第一次被喊叔叔,这感觉真有些奇妙。
不过也没什么奇怪的,他过完年就要28了,眼看直奔而立之年,原来不知不觉中他都到了可以被叫叔叔的年纪了嘛。
至于另一边的刘艺菲则已经把给她送花的小女孩揽在了怀里,亲切的拥抱了一下。
相比洛珞,刘艺菲绝对是被牵连的一方。
过完年才二十五岁的她和面前不过七八岁的小同学相差不到二十岁,虽然被叫阿姨也不是很过分,但搭配上她看上去跟十八岁毫无差别的容颜……就显得有些牵强了,但总不能喊洛叔叔和刘姐姐吧,只好如此了。
而她估计也是所有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演员里,第一个被在公众场合喊阿姨的了,这要是放在其他明星身上,怕是少不了一场热搜和热议的风暴,但在此时此刻,没有任何人有这种想法。
相比于“洛教授”、“刘女士”的称呼,“洛叔叔”和“刘阿姨”不知道要亲近了多少,想来肯定是宣传部的安排了。
这一刻,国家的未来向科学的巅峰献上纯真的敬意。
巨大的条幅和画卷环绕着接机区域核心,上面书写着醒目的祝贺标语:
“热烈祝贺洛珞教授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向科技功臣致敬!为民族复兴奋斗!”
一面巨幅的五星红旗在寒风中轻展,猎猎作响,背景色是深沉而庄严的暗夜。
短暂的官方欢迎后,一行人被引导至旁边预先设置好的采访区。
在安保人员的严密隔离下,仅有三家最权威的国家级媒体,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的资深记者获准在指定区域进行极短暂、高度受控的拍摄和一些简短的提问。
洛珞面对镜头,神情平静而庄重,一如他在诺奖领奖台上:
“感谢祖国和人民的培养与支持,荣誉属于所有为之奋斗的科研工作者,属于伟大的祖国,我回家了,将继续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语调沉稳,字字千钧。
这种新闻采访当然不会任由记者自行发挥随意采访。
他们的每一个提问都有宣传部预设了方向,而且在问题编写后还要经过层层的审查,完全不会有任何意料之外的难题,更不会引导群众往其他地方想的语言陷阱,因此也就没有给洛珞准备回答的稿件。
这种采访即兴回答的效果更真实,至于洛珞如果有回答不好的地方……自然没有一点可能被人看见。
今天的所有采访影音录像,都不是任何记者个人或者报社有权拥有的。
当然了,这种采访对于洛珞来说早就是轻车熟路,自然不可能有任何的波折。
“洛教授,作为华国首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此刻踏上祖国的土地,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谢谢,踏上祖国的土地,第一感觉就是踏实,像终于回到了家。”
面对镜头,洛珞再次重申了他的观点:
“能拿到这个奖,我确实很开心,但这份荣誉,真的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它属于所有在我身后默默支持、一起熬夜、一起‘头秃’的团队伙伴们,也属于所有在基础科研领域深耕、不断挑战未知的前辈和同仁们,没有这个巨大的集体,就没有我站上斯德哥尔摩领奖台的机会。”
记者追问获奖的意义和对青年的期许。
“您的获奖被评价为‘重构了基础理论的认知疆界’,对华国科技界乃至国家发展意味着什么?”
洛珞沉稳作答:
“洛氏理论的价值,在于它为人类理解复杂世界、驾驭聚变能源提供了新的可能,我们很高兴它能服务于国家能源结构的战略转型,服务于和平利用太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基础研究的突破,是国家长远发展和战略安全的根基。”
“您的获奖感言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巨大反响,您提到科学服务人类未来,对年轻一代投身科学事业有什么具体的期望和建议吗?”
洛珞的眼神亮了一下,这个问题好!
“期望不敢当,更多的是分享一点个人体会吧。”
洛珞调整了一下站姿,显得更放松了一些:
“科学探索这条路,听起来很高端,但其实……”
他停顿了一下,带着点自嘲的笑意:
“大部分时间挺枯燥的,充满了失败和重复,我推导洛氏湍流方程的时候,不知道撕了多少草稿纸,差点把自己绕进去出不来,但正是那些‘啊哈’灵光一现的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