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意料之外的催婚 (第2/3页)
了顿,目光扫过屏幕上那代表100GW的醒目数字:
“综合这些优化,我们评估认为,荣成堆完全具备冲刺十万兆瓦峰值功率的技术可行性,满负荷运转时,不仅能支撑整个京津冀鲁地区的用电需求,还能有相当可观的富裕电力。”
领导凝视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他消化着洛珞条理清晰、数据扎实的汇报。
短短几天时间,洛珞没有大张旗鼓地推翻重来,却凭借其无人能及的知识深度、工程经验和前瞻视野,敏锐地抓住了几个关键瓶颈,并用精准的“手术刀式”优化,撬动了整个系统的潜力,硬生生将功率预期提升了近70%!
“好!”
领导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
“化不可能为可能,洛珞就是洛珞,你这一趟,价值连城啊!”
洛珞闻言声音平稳地解释道:
“功率目标的提升,并非我一人之功,而是整个项目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无数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日夜攻关打下的基础。”
“我做的,只是在实地勘察后,结合系统运行数据,提出了一些优化方向和思路,在关键节点上做了一些把关和微调,最多算是锦上添花,做了点协调和辅助的工作。”
领导听着洛珞条理清晰又无比谦逊的汇报,眼中的震惊渐渐化为浓浓的欣赏和欣慰:
“好了,你就别谦虚了,我心里有数。”
夸父项目的团队如今确实成长起来了,这一年来基本没用洛珞操心太多,三个聚变堆的新方案,即便是洛珞这次也没能挑出太多的问题,但……这不代表那些人加起来就真的能媲美洛珞的作用了。
这不,整个团队一年的努力,也不过是把最高功率从伏羲堆的五万兆瓦提升到了荣成聚变堆的六万兆瓦,结果洛珞一出手,直接就翻了一倍。
实在是太夸张了。
在一阵夸赞和谦虚的对话后,领导再次询问起了关键问题:
“对了,国际原子能机构那份《聚变技术伦理框架》草案,你看了吧?他们想用‘安全共享’的名义,套我们的核心参数。”
当领导提到国际原子能机构试图用《聚变技术伦理框架》草案套取核心参数时,洛珞嘴角浮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随即平静地回应:
“技术代差不是靠一纸框架就能抹平的,我们的‘盘古-伏羲’技术体系是经过工程验证的完整闭环,从燃料循环到智能控制,积累了太多核心的‘Know-How’和工程经验,盘古堆已经连续无故障运行超过7000小时,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的声音带着绝对的自信:
“国外无论是美国的NIF紧急计划,还是已经宣告放弃的ITER,距离我们都不仅仅是时间问题。”
领导起身,目光灼灼:
“荣成的风,伶仃洋的水,川南的山……用两年时间,把它们都变成点亮中国的‘太阳’!需要什么资源,直接找云超,国家全力保障!”
汇报厅内严肃的空气渐渐散去,窗外已是华灯初上。
领导合上那份关于伶仃洋、乐山和荣成三个新聚变堆项目的详细报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看向对面略显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的洛珞。
“辛苦了,洛珞。”
领导的声音带着长辈般的温和:
“这三个堆的规划,思路清晰,考虑周全,尤其是伶仃洋那个海水淡化模块的巧思,还有荣成堆的功率提升方案,都体现了我们技术团队的创新能力,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洛珞微微点头:
“职责所在。”
“光谈工作可不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领导站起身,拍了拍洛珞的肩膀:
“都这个点了家里也没准备晚饭吧?正好,让食堂简单弄几个菜,陪我老头子吃顿便饭,我们边吃边聊,放松放松。”
洛珞本想婉拒,但看到领导不容置疑的眼神,以及那份真切的关怀,便点了点头:
“那就叨扰您了。”
饭菜很快摆上小桌,是几样家常菜,对于连大会堂的国宴都吃过的洛珞并不奢华,却透着暖意。
两人相对而坐,气氛比刚才在汇报厅轻松了许多,这时候就不聊工作了。
几口热汤下肚,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领导放下汤匙,目光落在洛珞脸上,带着一丝长辈特有的关切,语气也变得更加家常:
“工作上的事,你总是让人放心,不过洛珞啊,工作再重要,生活也不能落下,刘艺菲那姑娘最近在忙什么呢?”
洛珞拿着筷子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领导,不知道领导突然问起艺菲这是卖的什么关子。
领导见状笑了笑,继续道:
“你们俩在斯德哥尔摩金厅那支舞,我可在电视上看到了,配合得天衣无缝,连我这老头子看了报道都觉得赏心悦目,艺菲是个好姑娘,能陪着你经历这么多风浪,站在你身边,这份情谊难得。”
洛珞的耳根不易察觉地泛起一丝微红,他想起金厅璀璨灯光下,刘艺菲完成回旋时定格在他臂弯里的笑容,想起她素雅礼裙上淡淡的馨香。
他完全没想过,自己作为科学家在学术殿堂的巅峰时刻,与刘艺菲共舞的场景,会以这种方式,在如此严肃的场合,被领导提及,并且领导这么忙,居然……有闲情雅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