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面子果实拥有者 (第2/3页)
大的星舰残骸在钢丝的作用下呈现出失重状态缓缓漂浮、碰撞,破晓号机甲的建模威武雄壮,反物质核心的幽蓝光芒在残骸深处若隐若现。
这部戏的场景和道具虽然没有《流浪地球》那么经典,保存的十分完好,也不如《源代码》那么简单,但好在空间站和机甲的结构数据都是现成的,还原起来也不是太难。
再往前走,一个充满霓虹朋克风格的巨大环形球场地基已经打好,复杂的轨道系统图纸铺在一旁。
最轻松的毫无疑问是第三把钥匙《战斗天使》的死亡球地狱了。
这个拍摄才不过半年的新电影,别说上映了,甚至特效都还没完全制作好。
高速移动的赛道、充满霓虹废土风的场景,物理引擎模拟的激烈碰撞效果已然成型,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角色“骨骼碎裂”的痛感反馈参数。
道具和场景都是现成的,布置的最快已经接近完成了不说,就连特效组都能省了不少事,直接把两部戏的一块出了,工作量起码减少了一半。
“这些基于我们自有IP的关卡,核心场景的复刻和升级,我们确实有绝对优势。”
宋慧的语气中带着自豪,但随即话锋一转,眉头微蹙:
“现在真正的硬骨头,是那些西方经典电影的‘像素级还原’关卡。”
当她们转向另一片区域时,氛围明显不同,这里搭建的是一座阴森、复古的酒店大堂骨架。
几个美术指导和道具师正围着一张泛黄的《闪灵》电影剧照激烈讨论,脸上写满了焦虑和为难。地上堆着各种木质样品和墙纸样本。
“宋监制,您来得正好!”
一位美术指导看见宋慧,立刻迎了上来,手里捏着一小块深红色地毯样本:
“您看这个!眺望酒店走廊地毯的纹样!我们对比了能找到的所有资料和现存酒店的仿品,感觉总是差那么点意思!还有那些墙纸的暗纹、木饰面的质感和做旧程度……原版电影那种独特的、压抑到骨子里的氛围,太难精准还原了!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这里正是《闪灵》的眺望酒店:
那铺着繁复几何图案、仿佛能吞噬灵魂的血色地毯;那漫长、空旷、令人窒息的走廊;237房间那诡异浴室的每一个瓷砖缝隙;还有那部老式电梯门开启时汹涌而出的“血海”……每一个细节都要求精确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地毯的纹样、褪色感,走廊壁纸的质感和那种陈旧的黄色调,甚至门把手的磨损程度……我们收集了海量剧照、幕后花絮,甚至派团队去实地考察了原型酒店,但总觉得差点‘神韵’。”
一位负责此场景的美术指导擦了擦额角的汗:
“道具组为了复刻那把著名的打字机和‘REDRUM’纸条,头发都快薅秃了。”
宋慧眉头微蹙,仔细对比着剧照和样本,又看向旁边正在搭建的、挂着“Back to the Future”标识牌的钟楼框架。
负责《回到未来》那里的组长也凑了过来:
“宋监制,时光车DeLorean的细节也是大麻烦!车体弧度、仪表盘布局、甚至那些按钮的材质和反光效果,现有资料不够清晰,我们只能靠截图和模型推测,心里实在没底,还有钟楼砖石的颜色和风化痕迹,要达到‘像素级还原’,成本和时间压力都很大。”
《回到未来》的时光车DeLorean与钟楼:德罗宁汽车DMC-12那独特的鸥翼门、不锈钢车身的光泽度、仪表盘上每一个按钮的排布;钟楼内部精巧的齿轮结构、巨大的钟摆;以及最关键的那道精准劈中导线的闪电特效。
“车子不是问题,我们搞到了几台真车进行3D扫描和改装。”
道具组长声音沙哑的说道:
“难的是内部细节和那种80年代的未来科技感,还有钟楼场景,要还原那种惊心动魄的机械感和时间紧迫感,布景和物理模拟的配合是个大工程。”
接着是标注着“Alien”的区域,工人们正对着一堆扭曲的、模仿生物有机体的管道和舱壁发愁。
特效组的负责人摊手:
“诺斯特罗莫号船舱那种未来工业风混合着粘腻生物感的独特质感,还有异形卵舱室那种……怎么说呢,既科技又恶心的氛围,我们尝试了几种材料组合和涂装方案,效果都不太理想,感觉总是太干净或者太假。”
《异形》的诺斯特罗莫号船舱:昏暗、压抑、充满工业朋克风的通道;布满管线和警示灯的冰冷墙壁;异形卵蠕动孵化室的粘稠质感;以及那只破胸而出的幼体道具的逼真度……
“氛围营造和生物特效是最大难点。”
特效总监算相比之下是最轻松的:
“我们要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太空深处的孤寂与恐怖,每一寸金属的锈迹、每一滴粘液的光泽都不能马虎。”
片场的气氛一时有些凝重,拾光在特效渲染技术上已登峰造极,有信心在屏幕上完美呈现这些经典场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