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离别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第2/3页)
:“哥哥也舍不得小勇。这样吧,小勇回家以后,要记得给哥哥写信,好不好?”
小勇不说话,直接扑进了他的怀里,把头埋在他的肩膀上,小声说:“嗯。苏姐姐说下次来要带我出去玩,我突然不见了,她会不会难过?”
刘清明轻轻拍着他的背:“我会告诉苏姐姐,我们的小勇找到妈妈了,她一定会为你高兴的。”
“真的吗?”
“真的,我们所有人,都会为你高兴。小勇自己不高兴吗?”
小勇抬起头,用力点头:“高兴呀,我又找到妈妈了。”
女人看着一大一小亲密的样子,泪水又一次止不住地流下来。
旁边那个国字脸的中年男子走过来,轻声安慰她:“大嫂,我们总算是找到小勇了,这是天大的喜事,你应该高兴。”
女人哽咽着点头:“我高兴,我真的高兴。”
刘清明又安慰了小勇一会儿,才站起身,牵着他的小手,把人交到女人手上。
“去派出所办手续吧,我让我们乡政府的同志带你们过去。”
“清明哥哥,你不带我们去吗?”小勇仰着头问。
刘清明说:“哥哥还有工作要做。”
他转身,对着人群外一个乡政府的办事员招了招手。
“陶丽梅,你过来一下。”
陶丽梅小跑着过来:“刘乡长。”
“你带这几位同志去派出所,找沈所长,就说孩子家长来了,让他们核对信息,办交接手续。”
“好的,乡长。”
小勇被妈妈牵着手,一步一回头地看着刘清明。
刘清明只能站在原地,对着他挥挥手,脸上保持着微笑。
等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派出所的方向,他脸上的笑容才垮了下来。
他迅速转身,跨上自行车,朝着与派出所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苍云山工地的方向骑去。
与小勇相处的日子不长,但那份感情却是真的。
骤然分别,他心里堵得难受。
这个孩子,总会让他不自觉地想起前世那个同样可爱懂事的儿子。
刘清明不喜欢这种分离的场面,他心里想着,等到自己晚上下了班,小勇他们一家,应该早就离开这个穷乡僻壤了吧。
这样也好。
工地上,热火朝天。
进入六月,清江省的雨水明显多了起来,全省都进入了防洪防汛的关键时期。
云岭乡虽然没有大江大河,但山里的山洪和泥石流却是每年都要提防的灾害。
刘清明最担心的,就是连绵的降雨和潜在的灾害会严重耽误修路的工期。
“刘乡长,你又来啦。”省建院派来的陈工看到他,笑着打招呼。
“陈工,这天气,我心里不踏实啊。”刘清明递过去一根烟。
陈工摆摆手,自己从口袋里摸出烟点上:“放心吧,刘乡长。这些气候因素,我们在设计勘探的时候就已经全部考虑进去了。桥梁的桩基打得很深,路基的排水系统也做得非常到位,只要不是百年一遇的特大山洪,这条路稳如泰山。”
听到专家的保证,刘清明稍稍放了心。
陈工吸了口烟,继续说:“说起来,你们乡的这批民工,素质是真不错。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一个个都肯吃苦,也肯动脑筋。不像有些地方的,磨洋工,偷奸耍滑。这才多久,他们现在已经能独立干出质量很高的活了。”
刘清明心中一动,这正是他想听到的。
“陈工,那您看,如果以这批人为班底,搞一个我们乡自己的工程公司,能不能申请到相应的施工资质?”
陈工看了他一眼,笑了:“这些文件,要是民营公司去申请,条条框框多,可能还有点难度。但你们是乡里牵头,搞的是集体企业,那性质就不一样了。公对公,有什么问题?到时候我帮你们在院里问问,出具一些技术证明,问题不大。”
刘清明秒懂。
人家这是在主动示好,肯帮忙了。
能和省建院这种级别的单位搭上关系,好处可太多了。
这绝对是修这条路带来的巨大附加收益。
“那可太谢谢您了,陈工!这事要是能成,我们云岭乡的乡亲们,可就多了一条吃饭的路子!”
“互惠互利嘛。”陈工笑道。
刘清明像往常一样,在工地上转了一圈。
他看着甘宗亮正带着东山村的村民们在浇筑桥墩的混凝土,指挥得有模有样。
正如陈工所说,这群曾经只会在地里刨食的庄稼汉,现在干起活来越来越熟练,一招一式,已经有了几分老师傅的风范。
甘宗亮本人,更是每天都跟在施工方的项目经理屁股后面,学技术,学管理,整个人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