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重生后远离渣男,我捡个总裁回家 (第2/3页)
长陈念安,无疑符合这个标准。
尽管积架只是一家代工企业,但在全球IT产业链中,它是一块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图。它的业务,牵动着数家世界级科技巨头的神经。
车门被助理快步拉开。
陈念安整理了一下笔挺的西装,从车内走出。
他抬头看了一眼面前这栋庄严肃穆的建筑,灰色的墙体在阳光下显得厚重而威严。
他不是第一次和大陆的官员打交道,但被一位省长亲自接见,其份量依然让他心中多了一丝郑重。
一位穿着得体的中年官员早已等候在台阶下,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
“陈董,一路辛苦。我是省政府办公厅主任,欢迎您。”
陈念安与他握了握手,客气地回应。
他知道,这相当于那位女省长的首席幕僚。
在办公厅主任的引领下,他们一行人走进大楼。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安静而高效的氛围。
走廊里,偶尔能看到一些神色恭谨、手拿文件夹的干部,在门口安静地等待着。
他们似乎在等待某个领导的接见,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期盼与紧张。
这种氛围,让陈念安对即将见到的那位女省长,更多了几分认知。
电梯无声地上升,停在了省长办公室所在的楼层。
“陈董,段秘书会带您过去。”办公厅主任将他交给了一位年轻干练的女性。
“陈董您好,我叫段颖,是省长的秘书。”
段颖的微笑职业而礼貌,她引着陈念安和他的助理,走向走廊尽头那间最气派的办公室。
办公室的门是厚重的深红色实木门,段颖抬手,轻轻敲了三下。
“请进。”
门内传来一个清越而沉静的女声。
段颖推开门,侧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陈念安迈步而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鲜艳的国旗和党旗,并排插在宽大的办公桌一角。
然后,他才看到了桌后那个人。
她看起来比照片上更年轻,也更有气场。一身剪裁合体的女士西装,衬得身形挺拔。脸上未施粉黛,却自有一股迫人的清丽。她的坐姿很直,透着上位者的威严感。
优雅,严肃,美丽。
这是陈念安见到吴新蕊的第一印象。
来之前,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过这位清江省的新任掌舵者。
资料上说她以铁腕著称,行事果决。但文字的描述,远不如亲眼所见的冲击力来得直接。
吴新蕊已经从宽大的坐椅后站起身,绕过办公桌,主动向他伸出了手。
“陈董,欢迎你来清江。”
她的手温润而有力,握手的时间不长不短,恰到好处。
“感谢吴省长拨冗相见。”陈念安客气地说,他能感觉到对方身上那种久居上位的从容。
“请坐。”吴新蕊示意了一下旁边的会客区。
那是一套深色的真皮沙发,中间摆着一张红木茶几。
两人落座后,秘书段颖很快端着茶具走了过来。
她没有用常见的玻璃杯或者瓷杯,而是一套完整的紫砂茶具。
当着他们的面,段颖熟练地温杯、置茶、冲泡。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显然是经过专门的训练。
一股清幽的茶香,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陈念安的助理只是觉得好闻,而他本人,却是真的动容了。
他端起小小的茶杯,轻嗅一下。
是极品的铁观音,而且是存放了有些年份的陈茶,火工恰到好处,兰花香气馥郁悠长。
这种茶,在市面上千金难求。
“有心了。”陈念安由衷地赞了一句。
这一手,看似平常,实则是极高的礼遇。
既显尊重,又在不经意间展露了实力。
吴新蕊微微一笑,并不在这个话题上过多停留。
“陈董是第一次来云州吗?”
“严格来说,不是。”陈念安放下茶杯,陷入短暂的回忆,“抗战时期,家父曾携家眷赴港,路经过云州。那时候,果军正在部署云州会战,全城都是兵。不过,当时年纪太小,很多事都已经记不清了。”
他提起这段往事,既是陈述事实,也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立场。
吴新蕊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
“云州是首义之城,是华夏现代史的开端。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浸润着历史的记忆。陈董若是有时间,不妨在城里多走走,看看那些旧址。或许,会对这座城市有不一样的看法。”
她的话语很平和,却巧妙地将话题从那段敏感的历史中拉了回来,并赋予了云州一个全新的、更宏大的历史定位。
陈念安心中微凛。
这位女省长,不简单。
“来之前,我受鸿飞科技的于总邀请,参观了你们的工业园区。”陈念安决定转入正题,“也看到了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不一样的风情。不得不承认,你们干得很不错。”
“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像陈董这样有远见、有实力的企业家。”吴新蕊顺着他的话说道,“清江需要朋友,也欢迎朋友。”
“吴省长,积架公司已经决定,在沪市建立一座全新的晶圆厂,采用我们最先进制程。”陈念安抛出了自己的底牌,也是他此行最大的依仗。
言下之意,我已经做出了选择,你们清江的机会不大了。
吴新蕊似乎对此早有预料,脸上没有丝毫波澜。
“沪市是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能够吸引到积架这样的优秀企业,是理所当然的。”她先是肯定了沪市的地位,随即话锋一转。
“不过,云州是后起之秀。我们不贪多,不求全,我们更注重于高精尖科技的落地生根。我相信,于总已经向您介绍过我们清江省的诚意和政策。”
她的潜台词很清晰:沪市能给你的,我们也能给。
但你们想要的,沪市未必能给你。
积架公司会淹没在全球那些耳熟能详的跨国大企业当中。
“是的,贵省的诚意,我都看到了。”陈念安点头。
“陈董,希望你能理解。”吴新蕊的坐姿微微前倾,那股无形的压力也随之而来,“清江省愿意为所有的投资者,创造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希望你们在这里的每一分投资,都能得到合理甚至超额的回报。我们会用最大的力度,保护你们的合法利益,最终,共同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
“双赢?”陈念安咀嚼着这个词。
“对,双赢。”吴新蕊肯定地回答,“你们的投资得到丰厚的回报,我们得到经济的发展和宝贵的就业岗位。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合作模式吗?”
陈念安沉默了片刻。
他知道,如果仅仅是再建一座普通的晶圆厂,他根本不必坐在这里,和一位省长喝茶。
“吴省长,积架公司无法在大陆重复投资。我们已经和沪市签订了合同,土地已经批复,前期准备工作也正在进行中。”他再次强调。
吴新蕊定定地看着他。
“陈董,你知道我指的不是沪市那个项目。”
图穷匕见了。
陈念安深吸一口气,身体靠向沙发背,试图为自己争取一些缓冲的空间。
“省长女士,既然您如此坦诚,我也不妨直说。”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我有顾虑。”
“积架公司是一家高精密技术公司,我们的主业是晶圆级芯片代工。这是信息时代的核心部件,是未来所有科技产业的基础。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
“在大陆投资一座八英寸晶圆厂,已经是我们所能做出的最大姿态。你们的要求,具备相当大的政治风险。鉴于目前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我很难做出这个抉择。”
他把最核心的难题,摆在了桌面上。
吴新蕊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等他说完,她才缓缓开口。
“我完全理解陈董的顾虑。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需要直接合作。”
陈念安一怔。
“我们可以采取更灵活,更安全的方式。”吴新蕊继续说。
“愿闻其详。”
“你应该知道,我们的代表团,此刻正在德国与蔡司公司进行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