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2章 孩子失踪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2章 孩子失踪案 (第2/3页)

,总算有点盼头了!”

    “这下好了,家里孩子老人有蛋吃了……”

    辛珑和萧惊鹤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些许欣慰。

    看来,王德发是真的把她的话听进去了,并且执行得很到位。

    两人没有停留,又转道往城门方向去了。

    还隔着一段距离,就闻到了浓郁的米粥香气。

    城门外,原本流民聚集、混乱不堪的地方,此刻也变了模样。

    空地上支起了几十口巨大的行军铁锅,锅下柴火烧得正旺,白色的粥汤在锅里翻滚着,热气腾腾。

    衙役们正忙碌地给排着长队的流民分发粥食。

    队伍很长,但秩序井然。

    不少已经领到粥的流民,捧着各式各样破旧的碗,或蹲或站,在角落里安静地喝着。

    他们的脸上,昨日那种因饥饿而扭曲的凶狠和绝望,已经被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所取代。

    能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饱饭,对他们而言,已经是天大的恩赐。

    至少,他们暂时不用饿死了。

    生存的希望,哪怕只有一丝,也能抚平许多躁动和戾气。

    看着眼前这有条不紊的施粥景象,辛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了下来。

    她轻轻舒了一口气。

    看来,这位胖县令王德发,虽然长得圆润,心思倒也玲珑剔透,最重要的是,确实是个有能力、也肯为民做事的官。

    自己昨天交代下去的事情,他都一丝不苟地执行了,而且效率很高。

    “做得还不错。”辛珑轻声说道。

    “嗯。”萧惊鹤应了一声。

    从城外回来,看着那些流民捧着热粥,脸上至少有了些活气,辛珑和萧惊鹤的神色都明显松快了不少。

    两人并肩往县衙后宅走去。

    刚走到县衙门口,一阵急促的“咚咚”声便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只见衙门口跪着一对穿着粗布衣裳的男女,看上去年纪不大,约莫三十许,面色焦黄,写满了惶恐。

    那妇人更是掩面低泣,身体不住地颤抖,男人则红着眼眶,用尽全身力气,一下下地敲着那面蒙着灰尘的鸣冤鼓。

    辛珑脚步微顿,清冷的目光淡淡扫过那对焦虑万分的男女,并未上前。

    眼下,稳定凤凰城的粮食供给和流民安置才是重中之重,旁的事,能不管则不管。她并非救世主,精力有限。

    她与身旁的萧惊鹤对视一眼,后者微微颔首,表示明白。

    两人便径直迈入了县衙大门,穿过前院,往后宅萧家女眷们暂住的院落走去。

    得先去看看祖母和几位嫂嫂们,免得她们担心。

    与萧太夫人和几位嫂嫂闲聊了几句家常,安抚了一下她们有些不安的情绪,得知她们一切安好,辛珑这才放下心来。

    刚从萧太夫人的房间出来,准备回自己暂住的上房,迎面就撞见了胖县令王德发。

    他正从不远处行色匆匆地走来,眉头紧锁,两道肥肉堆叠的眉毛几乎拧成了疙瘩,一副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模样,嘴里还低声嘟囔着什么。

    一见到辛珑,王德发明显愣了一下,随即连忙快走几步迎上来,躬身道:“长公主殿下回来了! 外面小臣安排的那些,您……您可还满意?”

    辛珑点了点头:“县令大人做得很好,有条不紊,无论是城内的米铺还是城外的粥棚,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辛苦了。”

    得到肯定的答复,王德发的脸色稍霁,但眉宇间的愁色并未散去。

    辛珑目光落在他紧皱的眉头上,话锋一转,问道:“我看大人似乎心事重重,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王德发闻言,脸上的愁苦之色更甚。

    他抬起胖乎乎的手,挠了挠自己那本就不太茂密的头发,重重地叹了口气:

    “唉,别提了!长公主殿下,您是不知道……刚有人来报案,就是刚才在门口敲鼓的那对夫妻,说是家里的孩子丢了!一个才五岁的男娃!”

    “小臣正头疼呢!已经派了衙役们分头去城里城外各处搜寻了!”

    辛珑心里微微一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