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3章 釜底抽薪 (第1/3页)
屯田令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罗氏坞堡内部激起的波澜,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效率革命。
李明,这个昔日的黄巾少年,如今的户曹主事,成了这场革命的中枢大脑。他的办公房里,没有文人雅士必备的笔墨纸砚,取而代之的,是数十块大小不一的木板。上面用石灰粉画满了纵横交错的表格,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数字。
“陈虎大哥,你看。”李明指着一块木板,神情专注得像个钻研棋局的老者,“这是西郊一号屯田区的进度表。昨天,他们开垦了三十七亩,但消耗的工具损耗率比二号区高了三成。我查了,是一号区的土质更硬,石块多。所以,我建议给一号区增配五十把铁镐,同时把他们的粮食配给标准,上调半成。”
陈虎瞪着牛眼,瞅着那些天书般的符号,脑袋嗡嗡作响。他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说道:“你这……能管用?”他只信手里的刀,不信这些鬼画符。
“能!”李明斩钉截铁,“数据不会骗人。这样精细化调配,能让每一个人的力气都用在刀刃上,每一粒粮食都物尽其用。”
罗辰恰好从门外走进来,听到了这番对话,脸上露出了笑意:“陈虎,你可别小看阿牛这些‘鬼画符’。将来我们的大军出征,粮草调度,兵员统计,靠的就是这个。这比你手里的刀,厉害多了。”
陈虎嘿嘿一笑,不再言语。他虽然不懂,但他信罗辰。
事实证明,李明是对的。在“绩效考核”和“以工代赈”这两剂猛药的刺激下,整个农垦军的热情被彻底点燃。开垦土地多、质量好的队伍,晚上吃饭时碗里能多几块肉,月底还能领到额外的布匹和盐巴。这种最直接、最朴素的激励,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一日,罗辰正在水力锻造工坊视察筒车的生产进度。王老汉领着一个皮肤黝M黑、身材瘦小的老农,激动地跑到他面前。
“主公!大喜事!”王老汉指着身边的老农,“这是赵老三,他……他想出了一个改良筒车的主意!”
罗辰来了兴趣:“哦?说来听听。”
那叫赵老三的老农有些局促,但在罗辰鼓励的目光下,还是用带着浓重乡音的口音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