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明殿试,奇怪的考题 (第2/3页)
内容,就是鉴别这三筐稻谷的优劣,分量和产地。”
“慧眼者,便是陛下钦定的今科状元!”
众考生:“???”
数十号人,一下子全懵了。
这也太荒唐了吧?
不考诗文子集,竟然考稻谷方面的问题。
这还算是科考吗?
一时间,承天门外的考生们闹哄哄了起来。
各个左顾右盼,相互议论着,本就不大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不甘。
十多年的研学,到今天,却派不上一点用场。
而且,他们大多数是来自于门阀士族,从小就手捧圣贤书,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根本无需亲身躬耕。
别说是三箩筐了,就算放一小碗稻谷在这些考生面前,他们也是傻子问路,一问三不知。
与此同时,承天门谯楼上,身着一袭杏黄衮龙服的朱元璋,正乐此不疲的伸着手指头,不断搅动着捧在另一只手心里的谷粒。
似是在翻找,挑选成色较好的谷粒。
过程中,他甚至还捏起一小撮谷粒子,放在鼻尖上嗅了嗅,俨然像一位刚从田地里刚忙完活的老农,十分的接地气。
待翻找的差不多了,他这才吹了吹附着在表层的谷壳子,旋即一把送进嘴里,美滋滋的咀嚼了起来。
这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即便如今当上了九五之尊,他也没有忘记曾经的苦难岁月,并且把这种习惯沿留至今。
待吃完了手中的谷粒后,朱元璋这才把目光放向城楼下,正骚动不止的一众考生。
如他所料,这些人都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连谷粒的成色都分不清,又怎能为百姓谋福祉?
朱元璋揶揄一笑,回头撇了眼身后跟着的两人:“善长,伯温,你二人可看出了其中的门道?”
刘伯温连忙躬身作揖:“臣惭愧。”
李善长苦涩一笑,也跟着作揖道:“臣也惭愧。”
见两人吃瘪,朱元璋脸上这才露出一抹得意。
这考题是他亲自挑选,岂是一般人能够看明白的?
注解经文,识文断字,或许他朱元璋不如李善长、胡惟庸,甚至不如这承天门下的年轻学子们。
可要是论起治理民生,农物耕种,十个胡惟庸都比不上他一个朱元璋!
所谓的圣贤书,只能教出迂腐文人,可治不了国!
朱元璋就是要让这些考生明白这个道理!
不管是做官,还是做他老朱家的女婿,一定要懂得民生之疾苦!
眼见城楼下的这些考生抓耳挠腮,大有一副难堪不已的模样,朱元璋心里那叫一个得意。
似乎是在说,看吧,你们这些学富五车的学子,自以为识遍了天下事。
可到头来,却被咱一个乞丐出身的皇帝给出的题难住了。
这就是为什么咱能做皇帝,而你们却永远只能做臣子!
其实朱元璋压根就没认为,有学子能答出自己出的这道刁钻难题。
就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