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金凤凰归巢,凭啥? (第2/3页)
工程师。整个靠山屯,就是你的试验田。”
“试验田”三个字,打动了王建。
这个年轻人心里也有一团火,不想在城里熬资历、看脸色。
他跟着林东回了靠山屯。
全村人看着林东带回来一个戴眼镜的白净后生,都犯嘀咕。
老村长把林东拉到一边:“东子,就这么个文弱书生,能行?”
“叔,他不行,但他的脑子行。”
第一台电脑是东拼西凑买来的二手货,开机时嗡嗡作响,像台拖拉机。
王建把它当宝贝,整天关在屋里捣鼓。
村里人路过那间屋子,都踮着脚走,生怕惊扰了那个“宝贝疙瘩”。
两个月后,王建拿出了一个程序。一个用来管理村里山货收购和销售的程序。
以前,谁家交了多少斤蘑菇,谁家领了多少钱,全靠会计老张那本记得密密麻麻的账本。
人一多,就容易出错,为这事儿,邻里之间没少红过脸。
现在,王建把账目录入电脑,谁家交了什么,单价多少,总价多少,一敲键盘,打印机“吱吱呀呀”地吐出一张纸,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村民们第一次看到这么个“神器”,都围着看热闹。
一开始还不信,拿着单子跟自己心里的小九九,对了一遍又一遍,发现一分不差,这才服气。
“嘿,这玩意儿,比人脑子还灵!”
这只是第一步。靠着这台电脑,靠山屯的土特产供销变得井井有条。
林东又带着人跑销路,联系城里的罐头厂、食品厂。因为管理清晰,数据准确,人家也愿意跟他们合作。
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靠山屯的腰包,又一次鼓了起来。
钱有了,林东没急着分,而是开了村民大会,说服大家把钱投进去,建厂房,买设备,搞起了“靠山屯集体企业”。
几年下来,靠山屯的小工厂越做越大,从简单的山货加工,到后来开始生产木耳菌包、人参精加工产品。
路又重新修好了,电拉上了。靠山屯变了样,名声也传了出去。
省里的报纸专门写了篇报道,题目是:深山里飞出的“数据凤凰”。
这篇报道,像一颗石子,投进了静水里。
那些年,因为穷、因为看不到希望而离开靠山屯的年轻人,在各个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