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续2 风临朝堂,磐石铿锵 (第2/3页)
年轻官员的锐气。他的目光看似平和,但在与鸿胪寺卿客套时,却不着痕迹地扫过城门内外,扫过那些肃立的乞儿国官员与军士,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与……或许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周尚书,李世子,一路辛苦!陛下与皇后娘娘已在宫中备下盛宴,为二位及使团诸位接风洗尘。”鸿胪寺卿笑容可掬,依礼相迎。
“有劳贵国盛情。”周文渊拱手还礼,笑容和煦,“能代表大唐,再见永寿公主凤颜,实乃文渊之幸。”他刻意用了“永寿公主”这个旧称,其意不言自明。
李明轩亦随之行礼,声音清越:“有劳大人。”他的目光在与鸿胪寺卿对视时,微微停顿了一瞬,似乎想从对方脸上看出些什么。
使团被隆重迎入京城,安置在专门接待外国贵宾的国宾苑。沿途所见,街道整洁,商铺林立,百姓衣着光鲜,面色红润,秩序井然,一派繁荣景象。周文渊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暗暗吃惊。这乞儿国都城之富庶安定,远超他出使前的预估。李明轩则默默观察着一切,俊朗的眉宇间,若有所思。
当日下午,未时三刻,乞儿国皇宫,太极殿。
钟鼓齐鸣,百官肃立。萧景琰高坐于九龙金漆宝座之上,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着玄色十二章纹龙袍,威仪天成。而在他龙椅之侧,稍前半步的位置,同样设有一张略小、却同样华贵非常的凤座。毛草灵端坐其上,身着正式皇后朝服,头戴九龙四凤冠,珠翠环绕,雍容华贵,凤眸开阖之间,威仪自生,与萧景琰并肩,接受百官朝拜。
“宣,大唐使臣觐见——”内侍高昂的唱喏声,响彻大殿。
在百官瞩目之下,周文渊与李明轩手持节杖,步履沉稳,一步步走入这庄严肃穆的大殿。两人依礼参拜,口称:“大唐使臣周文渊(李明轩),参见乞儿国皇帝陛下,皇后娘娘!”
“贵使远来辛苦,平身。”萧景琰声音洪亮,带着帝王的威严。
“谢陛下。”
周文渊起身,目光快速扫过龙椅上的萧景琰,随即落在了他身旁那位风华绝代的皇后身上。只一眼,他心中便是一凛。这位传说中的“永寿公主”,气质高贵,仪态万方,眉宇间那份沉静与威势,绝非寻常深宫妇人所能拥有,更与他想象中那个可能需要“拯救”的替身公主截然不同。
李明轩亦在起身的瞬间,抬眸望向凤座。当他的目光触及毛草灵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绝美面容时,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僵。记忆深处某个模糊的、哭泣的小女孩身影,与眼前这位母仪天下、光芒四射的皇后渐渐重叠,却又显得如此遥远和不真实。他迅速垂下眼帘,掩去眸中翻涌的复杂情绪。
“周尚书,李世子,不知大唐皇帝陛下遣二位前来,所为何事?”萧景琰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
周文渊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色的绸缎,双手高举过顶,朗声道:“外臣奉我大唐皇帝陛下之命,特来宣读国书!”
整个太极殿瞬间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卷国书之上。一些心怀叵测的宗室大臣,如承恩公,眼中甚至闪过一丝期待的光芒。
“念。”萧景琰吐出一个字。
周文渊展开国书,清了清嗓子,用清晰而庄重的声音宣读起来。国书前半部分,无非是些客套寒暄,回顾两国友好,赞扬乞儿国在萧景琰治理下的发展。然而,到了后半部分,重点终于出现:
“……忆昔永寿,朕之爱女,为固邦交,远适贵国,倏忽十载。朕心念之,常萦梦寐。今十年之期已至,特遣使臣,备厚礼,迎归永寿,以慰朕心,以全父女之情。归唐之后,当册封为国后夫人,位同副后,享无上尊荣,以酬其十年远嫁之功……”
“国后夫人”四个字,如同惊雷,在大殿中炸响!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正式的、来自大唐皇帝的迎归要求被当众宣读时,依旧在百官心中掀起了巨浪。不少人脸色微变,下意识地偷眼去看凤座上的皇后。
承恩公等人更是难掩脸上的一丝喜色,仿佛已经看到了皇后离去后,权力格局重新洗牌的景象。
周文渊宣读完毕,将国书恭敬呈上,由内侍转呈御前。他退后一步,躬身道:“陛下,娘娘,我皇思女心切,情真意切。且国后夫人之尊,仅在皇后之下,荣宠至极。望陛下、娘娘体恤我皇爱女之心,允准永寿公主归国,以续天伦。”
压力,如同无形的山峦,瞬间压向了御座之上的帝后二人。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萧景琰面色沉静,并未立刻表态,而是微微侧首,看向身旁的毛草灵。这个细微的动作,无疑是在告诉所有人,皇后的态度,至关重要。
这一刻,满殿文武,大唐使臣,乃至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目光,全都死死地盯住了毛草灵。
毛草灵迎着这无数道含义各异的目光,缓缓地,从凤座上站了起来。
她身姿挺拔,如同傲雪寒梅,凤冠之下的面容平静无波,唯有那双眸子,清澈、深邃,仿佛能洞穿人心。她并未去看周文渊,也未去看那些心怀期待的宗室,她的目光,首先落在了御阶之下,那些面露忧色的忠心大臣身上,如林文正、霍刚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