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2、份额分配……天上掉馅饼,简直血赚!(6000字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222、份额分配……天上掉馅饼,简直血赚!(6000字求月票) (第3/3页)

团队的对接,还是国内取景的协调,睿视界自己就能搞定,根本不需要他帮忙。

    所以,他也只能是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望而兴叹。

    除了他以外,王常田自始至终也都没怎么说话,但却始终目光炯炯地盯着吕睿。

    没人知道,他心里早有定计。

    今天这份额,他是非拿不可,而且还要不低于中影和上影!

    等其他资方陆续离开后,王常田没急着走,而是径直跟着吕睿进了办公室。

    “王董,还有事?”

    吕睿刚在办公桌后坐下,就见王常田站在对面,神色比刚才在会议室里更显郑重。

    “吕董,我想跟你单独商量件事。”王常田没绕圈子,开门见山。

    吕睿指了指对面的沙发:“坐,慢慢说。”

    他心里隐约有些猜测,应该还是为了《环太平洋》的份额。

    毕竟刚才在会议上,王常田可是一直都没开口提条件。

    但他却没料到,王常田接下来的话会如此直接。

    坐下后,他直接来了一出狮子大开口:“吕董,《环太平洋》的项目,光线想拿10%的份额。”

    “10%?”

    吕睿微微皱眉,心里有些诧异。

    光线这些年在地面电视台的宣传渠道确实强势,全国几百家地方电视台的影视剧广告投放、预告片宣发,几乎能做到全覆盖,这对《环太平洋》的前期预热很有帮助。

    但即便如此,用宣传资源换10%的份额,还是有些不够。

    10%对应2000万美元,约合1.6亿人民币,单靠宣传渠道,撑不起这个价。

    他原本的想法是给光线5%的投资份额,再让他们负责部分地面宣传,这样才算是等价交换。

    可没等吕睿把话说出口,王常田却话锋一转,语气笃定:“宣传资源是附加条件,我主要是想用光线传媒10%的股份来换这10%的份额。”

    “什么?”

    吕睿猛地瞪大了眼睛,脸上诧异更盛。

    2006年的光线传媒,虽说还没上市,但发展势头却正猛。

    不仅地面电视宣传渠道牢牢占据行业第一,旗下的《娱乐现场》等娱乐节目覆盖全国,每年还能靠发行电视剧赚不少钱,是业内公认的“现金流奶牛”。

    这样一家运营良好、不缺钱也不缺资源的公司,王常田居然愿意拿出10%的股份来换一个电影项目的份额?

    怕不是在开玩笑吧?

    他在心里飞快盘算起来。

    当初投资华宜,更多的是看中其经纪业务和行业人脉,算是“短期套利”的考量,以后说不定还能靠股份赚笔差价。

    反正最后那8%的股份肯定是要全部脱手的,不然就要砸到手里。

    可投资光线却不一样。

    光线的地面电视台渠道是“独门武器”,未来不管是拍电影还是电视剧,都离不开宣传。

    要是能持有光线10%的股份,相当于把一条前景极好的宣传渠道牢牢攥在了手里。

    这绝对是一劳永逸、稳赚不赔的买卖!

    其实吕睿早前也动过投资光线的念头,可光线一直运营稳定,既不融资也不扩股,他总不能贸然上门说“我要入股”吧?

    那样太容易引起反感,反而还有可能坏了双方关系。

    没成想,王常田今天居然主动提了出来,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你怎么会想到用股份换份额?”吕睿压下心里的激动,尽量平静地问道。

    王常田倒是坦诚,叹了口气道:“光线之前一直在做电视和发行,电影这块始终是短板。

    现在影视行业越来越看重‘投资+制作+发行’的全链条,所以我想借《环太平洋》这个项目,正式进军电影圈,也算是给公司找个新的增长点。”

    说到这里,他看向吕睿的目光带着几分恳切:“睿视界在电影制作上的实力有目共睹,跟你合作,我心里踏实,也能少走些弯路。

    如果可以达成同盟合作,以后在电影圈有什么不懂的,还望吕董多多提携。”

    原来如此!

    吕睿心里了然,王常田这是想借《环太平洋》的热度“搭车”,既拿到大项目的份额,又能跟睿视界绑定,为光线的电影业务铺路……

    很显然,这是一步“求稳”的棋。

    他当即笑了起来,主动伸出手:“王董这话太客气了,‘提携’谈不上,以后咱们就是合作伙伴,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10%的股份换《环太平洋》10%的份额,这事儿,我答应了!”

    王常田见他应允,也松了口气:“那我就先谢过吕董了,后续的股份转让协议,我会让法务尽快跟你对接。”

    有了睿视界这个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光线接下来的前景绝对比眼下还要晴朗。

    王常田已经想好了,等忙完这段时间就做个计划书出来,让吕睿帮忙提提意见。

    既然成了自家人,他总该不会藏私了吧?

    半个多小时后,王常田起身告辞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吕睿心里满是畅快。

    不仅搞定了《环太平洋》的份额分配,还意外拿到了光线的股份,这波操作简直血赚!

    至此,45%的份额便分了出去。

    吕睿准备给睿视界留25%。

    至于剩下的30%,得给瑞兴影业留一份,还有两份则用来吸纳其他国外资方。

    这个项目注定是要做成中外合拍片的,除了国内演员,国外演员自然也少不了。

    有了国外资方支持,后续宣传、发行方面,也可以获得一些加成。

    而在正式动身出国“忽悠”海外投资人前,吕睿首先敲定了《环太平洋》的前期筹备章程。

    中影这边出力最大。

    涉及文化审批、外景地协调、特殊设备调用这些需要对接有关部门的事,韩三坪承诺将全程负责、亲自去跑。

    他之所以这么热情,主要还是这部片子对国内市场的意义太大了!

    一方面能填补华语电影硬核科幻的空白,另一方面还能带动技术、道具、后期制作等上下游产业,乃至于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

    基于此,按吕睿的判断,有关部门大概率会一路给他开绿灯。

    毕竟《环太平洋》的体量和意义,早已超出了普通商业片的范畴,已经算得上是“行业标杆级”项目了!

    与此同时,在章程细节逐一敲定的同时,吕睿还又通过官方媒体,正式公布了《环太平洋》的演员选角要求。

    不出意外,消息一出,整个内娱再次陷入了轰动!

    十分巧合的是,周星池竟然也跟着一起凑了上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