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满朝公卿,无一事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八章 满朝公卿,无一事外 (第2/3页)



    淳于嘉挥手,打断了吴硕的话头,朗声道:“老夫知晓,在座诸公,有不少人私底下与李车骑多有走动。”

    “这点,老夫不反对,毕竟与何人来往,那是你们自己的私事,老夫无权干涉。”

    “但老夫想要提醒诸君的是,学优而仕!”

    “能够坐在这里的人,得位不易!”

    “仕之仕也,犹如农夫之耕。”

    “士之失位,犹如诸侯之失国家也。”

    “然,究竟如何会“失位”!这就是诸位私下需要慎重考虑的了。”

    淳于嘉这番话说的云里雾里,换成旁人或许不明白,但能坐在这里的,大多是人精。

    李傕再猖獗,终不过一边郡之人。

    在这个时代,士得其位,关键是风评……显然,目下若因时势而与李傕走的太近,日后定风评不佳。

    在士族圈混,没有风评助力,前途基本就等于被判死刑。

    以淳于嘉如今的地位,还有他在今文系士林中的威望,想让谁风评不好,有时候可能真就是一句话的事。

    这个时代的士族圈,就是这么的胡闹,胡闹中夹杂的是血腥与残酷。

    那些最近与李傕走的近的官员,一个个开始在心中衡量起利弊来。

    想来,这些刚刚被李傕拉拢的臣子,又会悄悄的疏远他了。

    淳于嘉很满意眼前的效果。

    他看向一旁的太常杨彪。

    “文先啊,还得劳烦你……露露脸了。”

    杨彪拱手道:“司徒公这是什么话?家国之事,责无旁贷。”

    “唉,在这关西士林之中,论名望,论面子,论影响……还得属你弘农杨氏。”

    杨彪急忙摆手:“司徒公,过赞了!”

    “文先,请你舍舍面皮,跟京兆,扶风,弘农诸地的家族们说说……开开仓,放放粮,大家一起定个规矩,稳稳关中的粮价。”

    杨彪略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说道:

    “司徒公开口了,某自当尽心,只是司徒公也知道,西凉军这两年实在太过,关中诸家豪右也都受了不少损失,不过勉强度日,甚至很多人都举族南迁往益州和荆州去了。”

    淳于嘉长叹口气:“受损失是一定的,但勉强度日还说不上,李傕虽不及董卓,但行事也算有个底线。”

    “对阀阅诸豪之门,他暂时不会出手太重。”

    “损失最多的,终还是小豪强和黎庶之辈。”

    “杨公啊,跟他们说说,现在这个形势,可不能再那么稳了。”

    “难道真要等着关中也闹出一大波蛾贼,他们才能松松腰上的粮袋子?”

    杨彪正容道:“司徒公所言甚是,杨某亲自书信,定将个中利弊转达!这次我豁出去了,谁若是不给我这个面子,便是与我弘农杨氏过不去,今后杨氏与彼族再无来往!”

    淳于嘉松了口气。

    “好、好。”

    杨彪又道:“司徒公,刘范和刘诞的家人,当如何处置?”

    杨彪所言的刘范和刘诞,乃是刘焉的长子与次子。

    二人与马腾暗中勾结,在长安为内应除掉李傕,终被李傕所杀。

    但他们的家眷目前还被看管着。

    群臣在情理上,是不想杀刘家族人的,一则他们是为反李傕,大家心里都支持。

    二则,益州牧刘焉虽多病,但毕竟还活着,他如今雄踞蜀中,若尽诛其族人,恐生变故。

    淳于嘉捋着须子,问杨彪道:“文先觉得,此事如何处置为上?”

    杨彪谏道:“议郎庞羲前日寻我,祈赦免刘范,刘诞家眷子嗣,他愿辞官携人入蜀,永不入朝。”

    淳于嘉道:“倒也是个法子,可以一试。”

    不远处的一人站起身来,对淳于嘉道:“司徒公,此事恐不可为,若李车骑回京询问,我等交不出人来,如之奈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