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陋室奇人 (第2/3页)
的不屑与厌倦。
可当他的目光扫过姜ك和赵云澜时,那浑浊的深处,却闪过一抹极其锐利的光。
他看出了两人与众不同。
“你们不是来写信的。”徐庶的声音冷了下来,身体微微绷紧,握着笔的手,指节有些发白,“官府的人?还是哪家豪族的走狗?说吧,又看上了我这块破地,还是觉得我这颗脑袋碍了谁的眼?”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尖刻的嘲讽和戒备。
姜恪笑了笑,走上前两步,抱拳行了一礼。
“先生误会了。在下姜恪,特来拜访先生。”
“姜恪?”徐庶咀嚼着这个名字,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迷惑,随即,那迷惑变成了恍然,最后化作了更深的鄙夷和讥诮。
“哦,原来是雍王殿下。真是稀客,稀客啊。”他嘴上说着稀客,却没有半分起身的意思,反而往后一靠,用一种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着姜恪,“怎么,雍王殿下不在您的王府里享福,跑到我这穷酸的耗子洞里来,是想体验民间疾苦,回去好写几首酸诗,博一个爱民如子的美名吗?”
字字诛心。
赵云澜脸色一寒,手已经握紧了刀柄。
王爷屈尊降贵,亲自前来,此人竟敢如此无礼!
姜恪再次抬手,示意赵云澜稍安勿躁。他脸上的笑容不变,仿佛没有听出对方话里的尖刺。
“先生说笑了。姜恪初到幽州,对城中诸事两眼一抹黑。听闻先生大才,故而前来求教。”
“求教?”徐庶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嗤笑一声,“我一个穷困潦倒、靠给人写信换口饭吃的糟老头子,有什么值得王爷求教的?王爷想知道什么,府衙里那些官吏,城里那些士绅,哪个不比我懂得多?他们会告诉您,幽州的税该怎么收,百姓该怎么‘安抚’,比我清楚一万倍。”
他刻意在“安抚”两个字上加重了读音,嘲讽的意味不加掩饰。
姜恪明白,这个人,被伤得太深了。他对所有的权贵,都抱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敌意。
空口白话,是打动不了他的。
“他们,只会告诉我怎么维持原样,怎么和他们一起,趴在这幽州百姓的身上吸血。”姜恪收起了笑容,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但我想知道的,是怎么让幽州的百姓能吃饱饭,是怎么让这贫瘠的土地长出更多的粮食,是怎么让这座北境危城,变成真正的坚城。”
“我想推行‘以工代赈’,让流民有活干,有饭吃。我想清丈田亩,把那些被侵占的土地还给该有的人。我想……”
“够了!”
徐庶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他瘦削的身体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浑浊的眼睛里燃起了两团愤怒的火焰。
“殿下!收起你那套虚伪的说辞吧!这些话,我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二十年前,前任太守来幽州时,也说过这样的话!十年前,巡边的御史来幽州时,也说过这样的话!可结果呢?”
他伸出枯瘦的手指,指着门外。
“结果就是外面的泥地还是泥地!窝棚还是窝棚!吃不饱饭的人,还是吃不饱饭!而他们,一个高升回京,一个满载而归!”
他死死地盯着姜恪,声音嘶哑。
“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人,永远都一样!百姓的疾苦,不过是你们博取声名、装点门面的工具!等这阵风头过去了,你就会和他们一样,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我说得对不对,雍王殿下!”
激烈的质问回荡在狭小的茅屋里。
赵云澜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
姜恪却沉默了。
他知道,徐庶说的每一个字,都是这个时代血淋淋的现实。他无法反驳。
任何辩解,在徐庶这种看透了世事的人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