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四章:长史献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四章:长史献策 (第2/3页)

余亩,只按八千亩纳税。如今这些田地,尽归殿下。将其分发给流民耕种,实行‘计口授田’,只收三成定额租子,而非随收成浮动的什一税。如此,民心自安。”

    “嘶!”

    堂下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那名户籍官吏的脸瞬间白了。三万七千亩!这个数字,他这个管户籍的都只知道个大概,这个外来者怎么可能知道得如此精确?

    徐庶没有理会他们的震惊,伸出了第二根手指。

    “其二,以工代赈,寓兵于民。如今城中流民五万余,每日施粥耗费巨大。应立刻停止。改为以工代赈,组织青壮修城墙、挖沟渠、建水利。管饭,且每日发三十文钱。从中挑选体格强健者,编入预备营,由赵将军麾下将士进行基础操练。战时为兵,闲时为民。不出半年,幽州可添一万预备兵,且不耗费额外军饷。”

    城防都尉张诚的眼睛猛地亮了。

    一万兵!不花钱的兵!这怎么可能?可听着徐庶的描述,又似乎完全可行!

    徐庶伸出了第三根手指,目光扫过一名主管钱粮的官吏。

    “其三,改革税制,开源节流。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只收三项:田租、人头税、商税。重点在商税!我已绘制幽州舆图,从京城至北疆,幽州是必经之路。我们用水泥修筑官道,设立安全驿站,吸引商队。所有过境货物,只抽半成,也就是百分之五的税。税率虽低,但南来北往,聚沙成塔,将是一笔巨款。同时,设立‘官营盐铺’,我们有精盐之法,此物利润,足以养活三千虎豹骑!”

    “精盐”二字一出,姜恪的眼角跳了一下。

    他才从白银盲盒抽出【精盐提纯技术】,还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徐庶又是如何推断出来的?

    似乎是察觉到了姜恪的目光,徐庶微微一笑,继续伸出第四根手指。

    “其四,军屯戍边,商路北开。边境之地,常年受蛮族侵扰。可将最精锐的守军,分批调往边境,开垦军屯。兵即是农,农亦是兵。他们自己种地,养活自己,还能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待防线稳固,甚至可以与草原上那些愿意和平交易的部落,互通有无。用我们的盐、铁、布,换他们的牛、羊、马。此乃长治久安之策!”

    四策说完,整个议事厅,死一般的寂静。

    针落可闻。

    所有官吏,包括张诚在内,全都呆若木鸡地看着大厅中央那个瘦弱的身影。

    他们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嗡嗡作响。

    这不是纸上谈兵。

    这根本就是一个已经将幽州里里外外、边边角角都研究透彻,并且已经计算好每一步得失的恐怖计划!

    清丈田亩,动的是所有地主的根基!

    以工代赈,收的是全城的民心和兵源!

    改革税制,抢的是商路的财源!

    军屯戍边,图的是北疆的霸权!

    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其构想之宏大,其数据之详实,其手段之酷烈,让这群在官场混了一辈子的老油条,感到一阵阵的胆寒。

    他们之前那点轻蔑和不屑,此刻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那名最先发难的户籍官吏,额头上已经布满了冷汗,他不敢去看徐庶,只是低着头,身体微微发抖。

    他终于明白,这位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