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8章:电影灵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8章:电影灵感 (第1/3页)

    破败的招牌和公寓,黑人路人、黑人司机、黑人警卫、黑人同学,出现在底特律街上的似乎只有黑人。

    作为保镖的戴维斯也是第一次来到底特律,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疾呼:“没有比底特律更嘻哈的城市!”

    李昂白了他一眼问道:“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位领导者把一个发达国家退化成发展中国家,但最后还能被称为伟大之人吗?”

    这个问题把戴维斯给难住了。

    他连社区大学也没上过。

    至于美利坚的公立高中含金量大概率比不上东大的初中学历。

    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阿道夫?”

    李昂笑着回应道:“别傻了尼哥,小胡子上台之前德国人连果腹的面包都快买不起了,而小胡子只用了一年就让民众吃得起肉汤了。”

    “那我就不知道了,别给我出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了,我只对说唱在行!”

    “纳尔逊.曼德拉.是为数不多达到这一成就的人。”

    闻言,戴维斯立刻瞪大了眼睛。

    在黑人族裔中有两个全民英雄,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

    “k bro,不要在我面前侮辱黑人的英雄!”

    李昂摊摊手没有继续说下去,如果换一个人这么说戴维斯可能会直接拔枪。

    底特律在其繁荣时期建造了大量镀金时代建筑,一度被称为“美利坚的巴黎”。

    大量白人工人失业加上60年代民权运动的进行,加剧了底特律市内的种族冲突。

    1967年7月底特律爆发了骚乱,对城市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其中大部分位于黑人住宅区和商业区。

    数千家小企业永久关闭或搬迁到更安全的社区,此后富裕的中产阶级和富裕阶级开始逃离城市核心地区。

    现在它是美利坚北部大城市中黑人比例最高的,达82.7。

    即使南非也达不到如此夸张的黑人比例。

    人们习惯于“政治正确”而不谈论黑人区治安不好问题。

    但选择居住时,却明显用脚投票。

    就像那个骂“白人是美利坚的癌症”的白人女文学评论家苏珊.桑塔格。

    她可绝不去黑人区居住,至死都住在曼哈顿繁华、基本全是白人的富人区。

    而诸如此类的白左,正在将全美甚至全世界带入一条从未有人设想过的魔幻道路。

    李昂让邦妮将下榻的酒店选择在了远离市中心的大底特律地区。

    这里华裔众多,治安状况与市区比起来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表演的地点位于市中心的亨廷顿广场。

    为了安全起见,演出开始前他把那块惹眼的金表锁在了酒店的保险柜中。

    目睹这一幕的戴维斯情绪又上来了,“bro这么做没必要吧。”

    他第一次觉得,李昂可能有种族主义的倾向。

    对此李昂没有正面回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一位来父亲乘着火车上任通用汽车工厂的管理岗”

    “一路上他的儿子问他:我们到底特律了吗?”

    “父亲把手伸向窗外,看了看表上的时间,回答:还没到,孩子。”

    “又过了一会孩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

    “父亲再次把手伸向窗外,把手缩回来时手表已经不见了.”

    “他说:孩子,我们已经到底特律了!”

    房间里顿时笑作一团,只有戴维斯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脸色铁青。

    他低声咒骂道:“你们这群该死的种族主义者对黑人充满了误解.”

    一番嬉笑后众人乘着商务车来到亨廷顿广场,现场已经挤满了上万名乐迷。

    他们高举着写着李昂名字的应援牌,有的牌子上还手绘了“椰酥”的画像。

    李昂突然想明白了,roc公司为自己安排的巡演计划第一站为什么会是衰败的底特律。

    这里虽然排不上美利坚四大说唱圣地,但走出了最伟大的商业说唱歌手——埃米纳姆。

    底特律市中心生活的大多是毫无希望的底层民众,而摇滚乐和嘻哈音乐完全是属于底层民众的音乐。

    就如同60年代嬉皮士运动一样,音乐和d品势人们逃离现实的工具。

    戴维斯坐在商务车上,像一位明星一样对歌迷们挥手互动:“瞧瞧我的同胞们多么热情而你这家伙居然一直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

    车辆在亨廷顿广场停稳后,尽管现场有大量维系秩序的警务人员,但李昂依旧被人群冲撞的东倒西歪。

    下车点距离主舞台不到200米的距离,他足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