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朱见深与万贞儿 (第2/3页)
、朱棣,甚至是一向挑剔的蓝玉,都长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
经历了“堡宗”的土木堡奇耻和夺门之变的荒唐,大明终于迎来了一个看起来正常、甚至颇有作为的皇帝!
“好!好一个‘幸称小康’!”朱元璋脸上难得地露出了笑容,捻着胡须,语气带着久违的欣慰,“此子不负众望,能守成,亦知进取。看来老四家这一支……”他目光扫过阶下的朱棣,后半句“还有点指望”没说出来,但意思不言而喻。朱棣也觉面上有光,挺直了腰板。
天幕的光晕变得柔和,画面沉入幽深的宫苑。一个约莫三四岁、惊恐万状的男童(幼年朱见深)蜷缩在巨大而冰冷的床榻一角,小小的身体瑟瑟发抖。殿外风声呜咽,树影摇曳如同鬼魅。每一次风吹草动,都让这孩子惊惧地抱紧自己。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快步走了进来。那是一个宫女打扮的女子,身量已长成,约莫十八九岁年纪,面容算不得绝美,却异常温婉沉静。
她走到床边,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坐在冰冷的地砖上,背靠着床榻,将那惊恐的孩子轻轻揽入怀中,用自己温暖的体温和轻柔的哼唱驱散无边的恐惧。镜头拉近,定格在她坚定守护的眼神上——万贞儿。
旁白低沉而深情:“正统十四年,19岁的宫女万贞儿,奉命照顾时年两岁的皇太子朱见深。此后,政局动荡,太子被废,幽居深宫,朝不保夕。唯有万贞儿,寸步不离,日夜守护。多少个惊魂之夜,她便是这样坐在太子的床边,成为他黑暗中唯一的光亮和依靠。幼年的朱见深,唯有在她身边,才能安然入睡。”
奉天殿内,刚才因“幸称小康”而轻松的气氛荡然无存。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复杂地看着天幕上那相依为命的画面。
画面快速流转。朱见深登基为帝,意气风发,不顾一切地想要立那个已年近四十、容颜不再的万贞儿为皇后!生母周太后激烈反对,群臣哗然!他无奈,封其为贵妃。
新立的吴皇后年轻貌美,却被他视若无睹。万贵妃恃宠而骄,终惹得吴皇后忍无可忍,下令杖责。皇帝震怒,毫不犹豫地废黜皇后,打入冷宫!
他再次想立万氏为后,又被周太后以“年长色衰,不合祖制”为由死死拦住。最终,只得立了性情柔顺、对万氏处处退让的王氏为后。
“荒唐!”耿炳文第一个忍不住,胡子都气得翘了起来,“堂堂天子,竟专宠一个比自己大十七岁的老宫人?还为她废后?这…这成何体统!”
不少大臣也暗自摇头,面露鄙夷。蓝玉更是撇撇嘴,低声道:“啧,这皇帝是不是有什么怪癖?”
然而,朱元璋却死死盯着天幕上那个坐在冰冷地砖上守护幼童的万贞儿,又看着成年朱见深望向万氏时那几乎要溢出来的、毫无保留的依恋与深情。
他布满皱纹的手,无意识地紧紧抓住了龙椅扶手,指节泛白。他想起了当年自己身陷囹圄,快要饿死时,是妹子(马皇后)偷偷将滚烫的烙饼揣在怀里送来,胸口烫得一片焦糊……那份在绝境中唯一给予他温暖和生机的恩情!
“住口!”朱元璋猛地一声暴喝,如同惊雷炸响,震得整个奉天殿嗡嗡作响!
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扫过耿炳文和面露异色的群臣,声音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哽咽:“你们懂什么?!那不是宠妃!那是他命里的灯!是他掉进冰窟窿里,唯一敢跳下来抱住他、给他暖身子的人!是护着他从鬼门关爬回来的魂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