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7章 24年不上朝的嘉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67章 24年不上朝的嘉靖 (第3/3页)

道,下一步就该是藩镇割据、狼烟四起了吧?

    不少文官的目光,下意识地扫向殿内肃立的几位藩王,带着警惕和探寻:谁是那个“安禄山”?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严嵩父子的嘴脸,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哼,跳梁小丑。”

    他转头看向还在震惊于“二十四年不上朝”的朱标,语气平淡却带着深意:“标儿,看见没?当皇帝,坐不坐那金銮殿,天天让那帮人山呼万岁,不重要。”

    朱标一愣:“父皇,这……朝会乃祖宗……”

    朱元璋摆摆手,打断他:“真正决定国家命脉的大事,哪件是在那乱哄哄的大朝会上议出来的?还不都是在书房里,召见那几个真正管事的尚书、大学士,三言两语就定了乾坤。”

    他指了指天幕上西苑的宫墙,“那小子躲在里面批奏章,只要脑子没坏,该知道的事一样知道,该抓的权一样抓着。”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洞悉世情的精光:“咱真正担心的是什么?是那些不上不下的中级官员!”

    朱元璋的声音沉了下来,“皇帝天天不上朝,他们乐得清闲,不用三更半夜爬起来准备,时间一长,骨头懒了,心也散了,办事必然懈怠!整个朝廷运转的‘气’就泄了!这才是最要命的!”

    他看向天幕里那些在西苑外探头探脑却不得其门而入的官员,“那严嵩父子能坐大,不就是钻了这个空子?隔绝内外,阻塞言路!皇帝成了聋子瞎子,只能听那姓严的一家之言!”

    朱元璋的话像锤子一样敲在朱标和众臣心上。原来皇帝不上朝最大的危害在这里!

    武定侯郭英听着老朱的话,又看看天幕上代替皇帝祭祀的“郭勋”,心中百味杂陈。

    勋贵,终究是没落了。后世子孙,怕是连刀都提不动了。他只能苦笑着安慰自己:至少,这样皇帝放心,能保个富贵平安吧?可这份平安,如同琉璃般脆弱。

    马皇后一直安静地看着,此刻轻轻叹了口气,对着朱元璋低声道:“重八,这后世子孙,怕是觉得那丹药炼出来的‘仙境’,比这龙椅坐着舒服多了。”她眼中带着悲悯,“只是苦了天下百姓。”

    朱元璋拍了拍她的手背,没说话,目光再次投向天幕,眼神深邃难明。

    他在评估,评估这种“另类”的统治方式,其代价和后果。

    权柄看似未失,但根基已在无形中腐朽。严嵩父子,不过是这腐朽土壤上开出的毒花。

    天幕似乎感应到了洪武大帝的审视,画面最后定格在香烟缭绕的西苑深处,嘉靖皇帝模糊的侧影隐在丹炉腾起的雾气之后,神秘,却又透着无尽的空虚与危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