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老朱看好考成法 (第1/3页)
南京城的秋夜,风里已带了刀锋般的寒意,刮过奉天殿广场,卷起几片枯叶,打着旋儿撞在汉白玉栏杆上,发出细碎又萧索的声响。
光幕上的画面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沉滞感。
京郊官道尘土飞扬,一辆简陋的青布马车在缇骑的“护送”下,正缓缓驶离巍峨的京城。
车帘被风吹开一角,露出高拱那张写满不甘、愤怒与无尽落寞的侧脸。须发凌乱,官帽歪斜,昔日意气风发的内阁首辅,此刻如同丧家之犬。
旁白:【隆庆六年,原内阁首辅高拱以“专政擅权”之罪,被勒令即日出京,押回原籍闲住。】
“高拱倒了……”奉天殿广场上,响起低低的、带着兔死狐悲般寒意的议论。
文官们交换着眼神,无不感到一股凉气从脚底板直窜天灵盖。首辅说倒就倒,这新朝的权力洗牌,来得如此迅疾又残酷。
龙椅之上,朱元璋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深刻的“川”字。
他鹰隼般的目光死死锁定光幕上那个坐在巨大龙椅里的小小身影,再扫过那些垂手而立、看似恭顺却深不可测的司礼监太监,最后落在那辆渐行渐远的马车上。
胡惟庸案的血腥味仿佛还在鼻尖萦绕,老朱的指节重重敲在冰冷的御座扶手上,发出笃笃的闷响。
“十岁的娃娃坐龙椅……身边围着一群没卵子的货色……”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属摩擦般的质感,清晰地传入侍立最近的太子朱标耳中,“权柄空悬,必生祸端!”
仿佛回应着朱元璋的疑问,光幕画面骤然亮起,焦点凝聚在文渊阁深处。
一人身着绯色仙鹤补服,头戴乌纱,身姿挺拔如松,立于书案之后。
他面容清癯,下颌微须,一双眼睛深邃如古井,沉静之下是难以撼动的自信与掌控一切的威严。正是新任内阁首辅——张居正!
天幕旁白:【隆庆六年六月,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八月,加左柱国,进中极殿大学士。帝四辞其请,不允。同月,张居正上《陈六事疏》,提出: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
一行行烫金大字在张居正身后浮现,字字千钧。
紧接着,张居正的声音透过光幕传来,不高亢,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字字清晰,回荡在洪武朝的夜空:
“国朝积弊,非一日之寒。空谈王霸,辩义利,皆在虚处着墨,于国何益?在心不在迹者,不过清流自诩!当务之急,乃在‘富国强兵’四字!富国,则需开源节流,充盈国库,解‘财用大匮’之困!强兵,则需整饬武备,固我疆域!而欲达此二端,首在——整饬吏治!吏治清,则政令通;政令通,则百业举!此乃固国之本,强兵之基!”
“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朱元璋口中咀嚼着这六个词,眼神锐利如刀,“富国强兵……整饬吏治……说得好听!”
他猛地一拍扶手,身体微微前倾,语气里充满了老猎手嗅到猛兽气息般的警惕,
“标儿!老四!你们看仔细了!这姓张的,手腕比严嵩、徐阶都高明!他不声不响,一上来就把军权、人事权这两条命脉,都攥在自己手心!什么省议论?怕是要堵悠悠众口!什么振纪纲、核名实?就是要按他的规矩,重新划线,顺他者昌,逆他者亡!胡惟庸当年,也是这般一步步……”
朱标脸色凝重,他看到的是一位锐意革新的能臣,但父皇的警示让他心头蒙上阴影。
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