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7章 大明再无张居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07章 大明再无张居正 (第2/3页)

之上,朱元璋猛地站起身!一连三个“好”字,如同惊雷炸响!他脸上再无之前对万历母子的愤怒与讥讽,只有一种近乎狂热的激赏!老皇帝双目精光爆射,死死盯着光幕中张居正那枯槁却燃烧着火焰的身影,激动得须发皆张!

    “好一把快刀!”朱元璋的声音震得整个大殿嗡嗡作响,带着洪武大帝特有的金戈铁马之气,“剐的就是这群趴在朝廷身上吸血的蠹虫!剐的就是这群占着田地不纳粮的硕鼠!官绅一体纳粮!好!剐朕心头肉的刀,就该这般快!这般狠!”

    他用力拍打着御案,仿佛在为光幕中那个孤胆的宰相擂鼓助威。这一刻,跨越二百年的时空,两个同样意图用铁腕重塑帝国根基的强权者,精神上产生了奇异的共鸣。

    朱元璋甚至忽略了张居正那句足以让他诛灭九族的狂言——“我非相,乃摄也!”(我不是宰相,是摄政!)这赤裸裸的僭越之语,在一条鞭法这柄剜骨钢刀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朱皇帝猛地转头,目光灼灼地看向侍立在侧的朱棣,嘴唇翕动,似乎想说什么。是训诫?是嘱托?要他告诫后世子孙,善待此等国之干城?

    可话到嘴边,看着朱棣同样凝重而复杂的眼神,朱元璋喉头滚动了几下,最终化作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颓然坐回龙椅。

    他眼中闪过一丝无力。说了又如何?二百年的时光长河,足以冲垮任何帝王的训诫。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无法改变的结局。光幕上张居正呕血签疏的身影,身后似乎已隐隐浮现出巨大的、乌沉沉的棺椁轮廓。

    时间在光幕上飞速流转。万历十年(1582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料峭。

    画面定格在北京城通往京郊的官道上。一支规模空前浩大的送葬队伍,在漫天飘洒的白色纸钱中缓缓前行。哀乐凄厉,撕心裂肺。道路两旁,跪满了自发而来的百姓,哭声震天动地。

    队伍最核心处,是那具由十六名精壮力士抬着的、沉重无比的棺椁。金丝楠木的材质在阴沉的天光下流转着内敛而尊贵的暗金色泽。更令人瞩目的是,棺椁之上,严严实实地覆盖着一幅巨大的、明黄色龙纹锦缎!五爪金龙在锦缎上蜿蜒盘旋,象征着无上的帝王恩荣!这是天子特赐的殊荣!

    御辇停在城楼上。二十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一身素服,面无表情地凭栏远眺。

    他年轻的脸庞上,看不出多少悲痛,只有一种深沉的、难以言喻的复杂。他看着那覆着龙纹锦的棺椁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视线尽头,久久不语。

    光幕上打出一行小字:【帝师元辅张居正,薨。帝辍朝,予祭九坛,敕命以国公礼厚葬,棺覆龙纹锦。】

    奉天殿前一片寂静。朱元璋闭上了眼,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

    十年……才十年!他本以为这个张居正还能再撑十年,为那个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多续上几口气……没想到,上天竟如此吝啬!一丝不祥的阴霾,悄然爬上老皇帝的心头。张居正……真是病死的?还是……他猛地睁开眼,锐利的目光如电般射向光幕。

    光幕没有让他“失望”。时间的流转陡然加速!送葬的队伍尚未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去,那肃穆哀荣的场景如同脆弱的琉璃般轰然破碎!

    场景切换至湖广江陵(荆州),张居正的老家。

    万历十年的盛夏,酷热难当。张府那曾经门庭若市、象征着无上荣光的朱漆大门,此刻被粗暴地撞开!一群如狼似虎、身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在骄阳下如同黑色的潮水般汹涌而入!他们脸上带着执行钦命特有的冷酷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贪婪。

    “奉旨查抄!所有人等,原地跪好!违者格杀勿论!”为首的锦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