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8章 养寇自重的李成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08章 养寇自重的李成梁 (第2/3页)

,但从光幕前后对比,也清晰无比地看到了自毁长城的愚行。

    就在这死寂与狂怒交织的诡异气氛中,光幕画面流转,带出一片肃杀。

    北地,蓟州镇。隆冬时节,风雪漫天。曾经壁垒森严、号令整肃的戚家军大营,此刻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萧索。帅帐前,那面曾让倭寇闻风丧胆、令蒙古铁骑望而却步的“戚”字大旗,在凛冽的寒风中无力地低垂着,旗角卷着雪沫,显得格外孤寂。

    营门缓缓打开。一辆简陋的青布小车,在风雪中静静等候。车辕旁,站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他不再穿着那身闪亮的山文甲,只裹着一件半旧的棉袍,身形依旧挺拔如松,但背影却透出无尽的苍凉。正是刚刚被勒令“回籍养病”的蓟州总兵,太子太保戚继光。

    他最后回头,深深看了一眼自己经营了十六年、固若金汤的蓟镇防线,看了一眼那些在风雪中默默肃立、眼眶通红的旧部。目光复杂,有眷恋,有无奈,更多的是壮志未酬的落寞。他伸出手,想抚摸一下营门旁冰冷的石兽,手伸到一半,却又缓缓收回。最终,只是对着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将士们,无言地、沉重地抱了抱拳。

    没有鼓乐,没有送行。只有呼啸的北风卷着雪片,抽打在他布满风霜的脸上。他转身,步履有些蹒跚地走向那辆青布小车。一名老仆上前,想搀扶他,却被他轻轻推开。他独自一人,弯腰钻进了那狭小冰冷的车厢。车帘放下,隔绝了风雪,也隔绝了他半生的戎马倥偬。

    车轮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在空旷的雪地上留下两道长长的、孤独的辙印,渐渐消失在漫天风雪之中。帅营辕门外,一个被风雪覆盖的角落里,一柄装饰朴素的佩剑被随意丢弃在地,剑穗早已散乱,剑鞘上蒙着厚厚的雪尘,宛如主人被弃置的命运。

    奉天殿前,一片沉重的叹息。朱元璋死死盯着光幕上那辆消失在风雪中的孤车,看着那柄被雪掩埋的佩剑,脸上的暴怒渐渐被一种极其复杂的神色取代。那里面有困惑,有惋惜,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愧疚?

    他此前无数次担忧,这个能练兵、能打仗、威望极高的戚继光,会不会是下一个安禄山?会不会尾大不掉,威胁朱明江山?为此,他甚至默许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对戚继光的猜忌和制衡。

    可如今,看着这位“东南御倭,北拒鞑虏”的一代名将,以如此凄凉的方式落幕,看着他守护了半生、令敌寇不敢南顾的防线在他离去后可能面临的危机……

    “怕错了吗……”朱元璋喉咙里发出一声模糊的低语,像是在问自己,又像是在问这片沉默的天地,“若忠臣良将,皆是如此下场……大明……将来靠谁?”一种前所未有的寒意,比殿外的风雪更甚,悄然爬上他的脊背。

    “呵……”

    一声极其轻微、却又清晰无比的嗤笑,如同细针般刺破了死寂。来自武将班列。永昌侯蓝玉抱着双臂,斜乜着眼睛,飞快地扫了一眼龙椅上神情复杂的朱元璋,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讥诮弧度,用只有周围几个勋贵能听到的、近乎耳语的音量嘀咕道:

    “靠谁?靠卸磨杀驴呗!论起这个,咱们老朱家的子孙,可真是尽得太祖爷您的真传了!用着时是擎天白玉柱,不用了……嘿,风雪夜,滚蛋吧您嘞!”

    这话声音虽低,却像一记无形的耳光,狠狠抽在朱元璋脸上!老皇帝身体猛地一僵,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目光如电般射向蓝玉!蓝玉却早已低下头,摆出一副“我什么都没说”的模样,只是嘴角那抹冷笑,怎么也压不下去。

    仿佛是为了给蓝玉的嘲讽做注脚,也为了彻底击碎朱元璋心中那点残存的侥幸,光幕上的画面骤然一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