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章 各方反应 (第2/3页)
,粗布麻衣的下摆满是泥渍。
"师尊!"伏念疾步上前搀扶,"您何时回来的?"
荀子摆摆手,竹杖在青石地面重重一顿:"刚翻过后山。"老人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包扔在案上,"尝尝。"
张良解开口子,浓郁的麦香顿时弥漫明堂。里面是三个烤得金黄的面饼,表面还烙着"蓝田"二字的小印。
"这是..."
"咸阳东市买的。"荀子撩袍坐下,自己先掰了一块,"用新麦所制。你们可知现在关中亩产多少?"不等弟子回答便自问自答,"两石半!比方铭改制的曲辕犁推行前多了整整三成!"
明堂内一时寂静,唯有铜漏滴答。良久,伏念郑重一揖:"弟子愚钝。只是...秦法严苛,焚书之痛犹在..."
"知道老夫这半月去了哪吗?"荀子突然打断他,竹杖在地上划出条蜿蜒的线,"从咸阳东市到方铭最开始治理的蓝田县,老夫扮过货郎、当过游医,甚至在廷尉府隔壁听了三天审案。"
三人屏息等待下文。荀子竹杖突然指向西方:"你们见过秦卒帮老妪拾掉落的梨子吗?见过县吏给农户鞠躬道歉吗?"每问一句,竹杖就在地上重重一顿,"这些,老夫都亲眼所见!"
夜风呼啸着穿过回廊,吹得明堂四壁的书简哗哗作响,仿佛数百卷经典在同时翻动。荀子起身走至窗前,月光为他镀上一层银边:"当年我说'人性本恶',是因乱世当用重典。如今..."他转身时眼中似有火光,"这春风化雨的世道,才配得上我儒家'仁政'二字!"
伏念深吸一口气,突然对着荀子行大礼:"弟子明白了。"
荀子继续说道:“我打算就由我和子房去吧。”
荀子的话音刚落,伏念便"唰"地站起身来,宽大的儒袍带翻了案几上的茶盏。
"师尊!此事万万不可!"伏念的声音罕见地失了沉稳,"您年逾古稀,怎能经得起长途跋涉?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