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章 出发,咸阳! (第2/3页)
散,山间传来鸟雀的啁啾。荀子紧了紧斗篷,竹杖指向东方:"走吧,赶在午时前渡过泗水。"
四人相对无言。良久,颜路突然对着张良深深一揖:"子房,师尊就..."
"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师尊的。"张良打断他。
张良最后看了眼晨光中的小圣贤庄。藏书楼的飞檐上,几只白鹤正舒展羽翼;练武场边,早起的弟子们已经开始晨读。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跟上师尊的步伐。
山道蜿蜒,两人的身影渐渐隐入雾中。伏念和颜路站在原地,直到再也看不见那片青灰色的斗篷,听不见竹杖点地的声响。
荀子的竹杖点在山石上,发出有节奏的"笃笃"声。张良落后半步,白衣被晨露打湿了下摆,却浑然不觉。
"子房啊。"荀子突然开口,声音混着山泉的叮咚,"你看这山脚下的村落。"
张良顺着师尊的竹杖望去。薄雾中,几缕炊烟袅袅升起,隐约可见农人驱牛耕作的剪影。
"几年前,这里十室九空。"荀子在一块青石上坐下,"如今你看——新修的引水渠,改良的农具,连孩童都能背着书袋去乡学了。"
张良沉默地望着那片炊烟,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
"你的眼光,不要只盯着韩国。"荀子从怀中掏出个酒葫芦抿了一口,"天下百姓,谁不想安安稳稳过日子?"他递过酒葫芦,"难道非要再起刀兵,让这些孩子也经历你当年的痛?"
张良接过酒葫芦的手微微发抖。酒液入喉,辛辣中带着一丝奇异的甘甜——是兰陵酒,他故乡的味道。
"方铭那小子..."荀子突然话锋一转,"虽然满嘴怪话,但做的事倒实在。曲辕犁让关中增产三成,摊丁入亩减轻贫户负担,现在又搞这个学宫..."他斜眼瞥了下张良,"你心里清楚,韩国当年是怎么对待农夫的?"
山风骤起,吹得张良的衣袍猎猎作响。他眼前突然浮现出少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