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章 荀夫子来了 (第3/3页)
“无妨。”
惊鲵递来的素绢在案几上徐徐展开,露出上面工整的墨字。荀夫子原本只是随意一瞥,却在看到头八字时突然僵住了身形。老人枯瘦的手指悬在"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个字上方,微微发颤,像是怕碰碎了什么珍宝。
"这..."荀夫子的声音突然变得极其轻微,白须在穿堂风中颤动,"这是何人所撰?"
方铭正欲回答,却见老人猛地站起身。紫檀木杖"咣当"一声倒在青砖地上,惊得张良的逆鳞剑出鞘三寸。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当代儒学宗师竟然向着方铭深深一揖到地,雪白的发梢几乎触及靴尖。
"夫子!"方铭慌忙上前搀扶,枣木发簪都歪了几分。
荀夫子直起身时,浑浊的老眼竟闪着泪光:"惶惶天音啊!"他颤抖的手指轻抚素绢,"'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这等字句..."老人突然转向窗外,仿佛能透过围墙看到远处正在嬉戏打闹的孩童,"就该让这些蒙童日日诵念!"
张良好奇地凑近细看。阳光透过窗棂,在"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八个字上投下斑驳光影。年轻谋士的瞳孔骤然收缩——这看似简单的对韵里,竟暗含五行相生之理。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荀夫子吟诵的声音越来越响,到最后几乎是在庭院中回荡。惊得檐下麻雀扑棱棱飞起,一片羽毛飘飘荡荡落在"闰余成岁"的"岁"字上。
方铭耳根发热。这哪是他的功劳?分明是前世记忆中,那位南朝周兴嗣集王羲之字而成的千古奇文。可现在要怎么解释?说这是梦中所得?还是...
"夫子谬赞了。"他只得硬着头皮拱手,"不过是集前人智慧..."
"集得好!"荀夫子突然抓起案上茶壶,直接对着壶嘴灌了一大口——这个从不失仪的儒学大师,此刻竟像个狂士般放浪形骸。茶水顺着胡须滴落,在"海咸河淡"四个字上晕开淡淡水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