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一家人都要好好的(28) (第2/3页)
识了舒恬和盛怀周。
大院年轻人普遍结婚晚,二十四五岁结婚是常见的,二十七八结婚也正常。就像盛青云的大哥,他今年26了,依旧没有结婚,没有任何人说什么。
像盛青云这样年纪轻轻就英年早婚的才是少见。
不过是下乡去躲躲,怎么演戏还上全套呢?当初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大家都震惊极了,心理活动多种多样。
有人微妙的幸灾乐祸,大院子弟跌入泥潭,娶了个村姑为妻,光是这件事本身就够他们笑一阵的了。
有人为盛青云觉得可惜。也有人觉得老盛养了个好儿子,以家族利益为重,愿意牺牲自己的婚姻来给他增加胜利的砝码。
大概来讲,没有人觉得盛青云的婚姻是幸福的。他一个大院子弟,娶了个乡下女子,能幸福到哪儿去?
没看之前有很多人,一开始在乡下娶了妻子,后来进了城都换了老婆吗?有的人一开始还能坚持住,还抨击那些换老婆的,结果呢,没能坚持多久,也换了。说小脚媳妇带不出去,为了工作(应酬)需要,只好换一个有文化的、带出去有面子的。
万一哪天盛家恢复了,盛青云回来了,也步了这些人的后尘,那才招笑呢。
有一些人,是存了看热闹的心态的。
就比如上辈子盛青云那些帮胡信芳说话的所谓的“发小”,一个个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
本质上,盛青云和胡信芳之间啥事都没有,盛家出事,胡家急着划清界限还能理解,她着急忙慌地通过嫁人来撇清关系根本就是个笑话。
后来她之所以那么疯癫,大概也是意识到自己的可笑之处了,所以才格外执着于想要“拨乱反正”。
☆
不管大家之前是怎么想的,今天见到舒恬,心里都很微妙。盛青云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了?下乡避个难还能娶个大美人当老婆!这样的好事怎么就让他赶上了呢?
有人真心为盛青云高兴。
有人心里酸溜溜的,但整体上也还是祝福。
少数人酸得不行了,开始找茬,“青云,你还记得胡信芳吗?”
盛青云坦坦荡荡,“当然记得。咱们都是一个大院里的,我记性没那么差。不过,我下乡三年,确实有很多人都变了,我也只记得这么个名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