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元熙元年 (第2/3页)
的农业生产。
这也是刘义真挑在这个时间点北上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打仗也讲究不违农时,否则耽误了耕种与收获,只会越打越穷,落得个穷兵黩武,自取灭亡的下场。
刘义真突然感慨道:“外患在西,在北,建康偏于东南一隅,实在难为都城。”
如果一旦关中真的有事,光是行军都要走四十四天,还有从长安传递消息的时间,以及征召兵马、筹集粮草的时间,迭加在一起,至少要三个月,救兵才能赶到。
而且到了之后,还不能马上投入战斗。
这种情况下,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明初能够从南京发动北伐,前提是元朝政府历经五十年的持续开凿与疏通,最终完全贯通了那条三千余里长的京杭大运河。
除非刘义真肯花费十余年,乃至数十年,开凿一条贯通长江、黄河的大运河,否则,根本不可能由建康发动北伐。
杨广能在五六年内开通运河,是有杨坚开创盛世为基础,如今的东晋,未来的刘宋,可都没有这样的家底。
因此,刘裕、刘义真父子但凡还有进取心,在未来定都时,就不可能选在建康。
原时空的刘裕定都建康,是因为关中之变后,折损了大量的精兵强将,且后嗣暗弱,属于无奈之下的选择。
也正因为刘义真的异军突起,才让刘裕重新生出了定都洛阳的心思,但又被刘义真与一众心腹打消了这个想法。
谢晦闻言,好奇道:“臣近日听闻,宋王有意迁王都于寿阳,将来天子行尧舜之举,宋王是否要定都寿阳。”
陈郡谢氏的根基在会稽,谢晦自然不希望都城迁离建康,哪怕是寿阳,距离会稽也有千里之遥,一旦远离了中央,家势必然要走下坡路。
刘义真知道谢晦的担心,笑道:“谢卿不愧是宋王的心腹,以寿阳为王都,只不过是宋王在与我商议的时候,临时起意而已,想不到这么快就传到了谢卿的耳朵里,至于将来定都何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