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5司马归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25司马归魏 (第1/3页)

    东汉末年,曹操废弃函谷关,转而在麟趾塬上增设潼关,本意是用以防备关西之敌,前赵时,潼关所在的华阴县被划入雍州,自此,成了关西门户,阻挡关东各方势力。

    隋朝时,由于雨水冲刷,出现一条深沟,可以绕过汉潼关,因此南移数里,设在了深沟与禁沟之间,仍在麟趾塬上。

    直至唐代,黄河河道向北斜侵,南侧的河床裸露,浅滩可供车马通行,无需再翻山越岭,攀爬麟趾塬,因此,武则天下令将潼关移至麟趾塬下。

    这不是刘义真第一次来潼关,他的记忆里,另一个刘义真在北伐后秦时,曾一度留守洛阳柏谷坞,后来入长安,便是借道潼关。

    刘义真至今仍对潼关的险要印象深刻,潼关之险,险在麟趾塬的五里暗门。

    五里言其长度,暗门形容其险峻,这条窄路如深巷般暗无天日,仅可容纳单车通行,极易伏兵,想要爬上麟趾塬,进攻塬上的潼关城,绝非易事。

    事实上,武则天以后,潼关因为被搬下了麟趾塬,攻克难度骤降,不复天下雄关的美誉。

    刘义真站在塬上,北眺黄河,看着滚滚河水东逝,暗自感慨沧海桑田,人力又如何能胜过自然。

    他知道,风调雨顺的日子将要一去不复返了。

    东汉末年,气候骤降,所以匈奴、鲜卑人大举南迁,但在东晋时,气温又曾一度回暖,因此柔然人能够在草原兴起,但眼下,即将步入南北朝初年的寒冷期。

    这段短暂的寒冷期仅有半个多世纪,刘义真对此其实并不担心。

    毕竟之前的光武中兴,以及之后的元嘉之治,其实都是在寒冷期下开创的盛世局面。

    真正让他感到担忧的是根据后世研究表明,南北朝初年,由于太阳系引力在这一时期急剧变化,将会出现超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无论南北,天灾频发。

    真正关系到封建王朝兴衰的并非气温高低,而是天灾人祸。

    所以刘义真急于平定中原,否则真等进入了灾年,自己忙于赈济灾民,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