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54 宫中来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54 宫中来客 (第2/3页)



    各色礼庆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以往,这些活动是和元旦大朝会一并举办,今年特殊,且因是多事之秋,须办得隆重喜庆些。

    赐酺宴只是其中一项活动,由位于禁中的内诸司操办。

    具体而言,由入内内侍省勾当其务,由六尚局即尚药、尚食、尚辇、尚酝、尚舍、尚衣六局负责当日的宴饮事宜,其余诸司如翰林司(即茶酒局)、内香药库等协助配合。

    入内内侍省是宋代宦官的管理机构之一,和内侍省相对应,后者不入禁中,无法接触皇帝和后妃,地位自然远不如前者。

    李宪拿着内东门司开具的凭由,过凝晖殿,出会通门,殿中省六尚局已遥遥在望。

    会通门是通往禁中的入口,宫禁里的买卖进贡,皆由此入,官家的早晚膳,也由御厨房做好,再由传膳的内侍经此门送入。

    正值早膳,宫内寂寂,间或有呼喝传令之声杳杳传来。

    自殿中省至凝晖殿,禁卫成列,严加把守,闲杂人等不得过往。

    李宪只好退至一旁稍候。

    不多时,便有身穿紫衣,头戴幞头的内侍手托食盒,其上以黄色的绣龙食巾笼罩,左手携一方红罗绣手巾,依次自会通门进入禁中,早膳菜肴不过十余盒。

    另有二十余人手托金色瓜形食盒紧随其后,因御厨房只供早晚两膳,便预先备下这些菜,以防官家不时取用,宫中谓之“泛索”。

    秋风挟裹着寒意呼啸而过,这天是越发凉了。

    李宪紧了紧衣襟,见传膳队伍的脚步不疾不徐,心想官家可怜哟,等这些菜送至御前,只怕已凉了大半,再是珍馐美馔,放凉后也不会好吃到哪儿去。

    许是因此,官家时常会差张供奉出宫捎些民间的吃食回来。

    似这等出宫跑腿的活计,自不劳张供奉亲自走一遭,往下层层转交,往往会落到李宪手里。

    非是他资历浅官阶低好欺负——资历浅是真,他年仅十五,在禁中当差不过三载。

    但他的官阶并不低,在内侍的十一级官阶中,入内黄门位于第六级,宫中官阶同他持平及高过他的内侍仅百八十余位。

    李宪完全可以将此任转交给底下人,之所以没有这样做,主要还是因为年轻气盛,久居禁中闷得慌,有意出宫透透气。

    在宫里他不算什么人物,但到了民间,谁人不尊称他一声“李中使”?

    久而久之,凡有出宫跑腿的活计,便会落到他头上,因他差事办得好,前些日子还得了张供奉的赏赐,真是意外之喜!

    此番赐酺,需邀请民间食肆共襄盛举,别家都可由四司六局去张罗,唯有一家名为“吴记川饭”的食肆,张供奉特意嘱咐,要他亲往一探。

    李宪不明所以,很识趣地没有多问,领了凭由,径往东华门而去。

    待传膳罢,他接着往南走,过殿中省,出宣祐门,转而向东,不远便是左嘉肃门,有禁卫和内侍值守,管控出入宫禁的人和物。

    “王班直——”

    “李中使又要出宫办差?”

    当值的王班直同他相熟,验过凭由,便即放行。

    连过嘉肃、东华两重宫门,出得宫来。

    宫门厚重,一墙之隔,内外竟如两个世界。

    但见东华门外,车马往来不息,行人摩肩接踵。夹道商户鳞次栉比,各色酒旗布招在风中猎猎招展。伙计高声吆喝揽客,挑夫小贩沿街叫卖,声浪此起彼伏。

    端的是一派盛世繁华景象,与宫中的清冷肃穆对比鲜明。

    立时有伶俐的轿夫抬着小轿趋前,叉手恭问:“中使欲往何处?东京内外,大街小巷,小的烂熟于胸。”

    “去朱雀门外,麦秸巷中,寻一食肆,名唤吴记川饭。”

    “省得!中使请上轿!”

    轿夫熟练地压低轿杆,掀起轿帘。

    李宪坐入轿中,不时挑帘观览东京城里的市井百态。

    他经常出宫办差,于城中主要的街道尚算熟悉。

    轿夫此番未行御街,而是走马行街,穿小甜水巷,过相国寺桥,出了保康门,转而向西,拐进一条僻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