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王安石再订宴 (第2/3页)
连自己的生辰尚记不清,何况女儿的?
遂出言提醒:“十月十七。”
王安石道:“我只旬休得暇,吴掌柜亦只旬休歇业,有空上门掌灶。不若推迟三日,延至旬休。”
“好!”王蘅抢先应下。
生辰不过是个由头,但能请动吴川哥哥,迟几日又何妨?
王安石遂邀吴掌柜十月廿日来家中操持长女的满十宴。
吴铭听罢,并未立即应下,先问:“不知令嫒有何要求?”
王安石笑起来:“两个馋嘴孩童罢了,无甚要求,解馋即可。”
略一停顿,又道:“某要一道松鼠鳜鱼。”
“省得。届时有无闲暇尚未可知,十月十日再差人回禀。”
并非实话。
是否接单取决于两界门发不发任务,王安石已是吴记的会员,按理会下发任务,但保险起见,还是先回去把任务接了,再应下这份差事。
王安石点头称善。
一旁的王蘅冷不丁问:“吴川哥哥,我可否邀请我的朋友来家里作客?”
吴琼瞪她一眼:“给你姐姐庆生,轮到你邀客?”
“我的朋友也是姐姐的朋友!”王蘅说得理直气壮。
吴铭知道她把美食分享给小伙伴,笑着点点头:“可以,届时告知用饭人数便是。”
“嗯!”
王蘅重重点头,笑得见牙不见眼。
在王安石一家回府之前,吴铭问明了梅尧臣的居所,待摊前食客散去,便再次收摊启程。
王安石一家虽然住在近郊,租住的宅院却颇具规模,起码从外面看,门庭开阔,屋宇俨然。
梅尧臣的住所则是既偏僻又破旧,四人一车行至梅府,但见土墙灰瓦,檐角微颓,柴门半朽,石阶生苔,门前一株老树也已枯萎凋零。
值此旬休,梅尧臣邀了李觏、宋堂等三五国子监、太学同僚于宅中小酌。
斯是陋室,幸而雇得一位老妪掌灶,曾也是京中厨娘,技艺精湛,尤擅治鱼、烹鱼,纵是欧阳修、范镇等高官重臣,亦不时携活鲜登门,请其烹制。
院公入内通传时,众人酒兴正酣。
“吴掌柜来访?”梅尧臣大喜过望,“真乃意外之喜!”
“吴记川饭?”李觏问,“可是此前为国子监供膳那家?”
“正是!”
梅尧臣笑问:“诸君可曾尝过吴掌柜的手艺?”
“我等只是略有耳闻,知其于赐酺宴上进献金龙,得了官家赏赐,倒不曾登过店门。”
“惜哉!诸君竟不曾品过吴记的菜肴,实乃人生一大憾事!今日口福临门,断不容错过!”
梅尧臣欣然起身,引众友出门。
尚未踏出院门,众人的目光已被门外那辆造型奇特的餐车所吸引,车身上所刻字样尤为吸睛。
“无名氏?”李觏讶异,“此作何解?”
梅尧臣介绍道:“此乃吴掌柜自号。莫看吴掌柜只是一介庖厨,少时也是开过蒙读过书的,既有字号,亦晓诗文,甚至能诵出老朽的拙作。”
众人啧啧称奇。
庖厨善于烹饪并不稀奇,这本是其分内事,然兼晓诗文者少之又少,这正是厨娘雇值高昂的原因之一。
李觏感叹道:“市井商贩竟以无名氏自号,倒是个妙人!”
梅尧臣近前寒暄:“敝府地处京郊,人烟不旺,吴掌柜何故驱车至此?”
吴铭叉手笑答:“得此餐车,行止便利。念及梅公寓居此间,特来拜望,叨扰清兴。”
“何扰之有!恨不能日日得见!”
叙礼罢,众人的目光早已聚焦在餐车上。
在场除老梅外皆为新客,吴记所售吃食在众人看来新奇无比。
梅尧臣以熟客的从容,为好友逐一介绍,言辞间不吝赞美之意。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尝,李觏当即要了两个蛋烘糕,宋堂等人紧随其后。
一尝之下,众皆赞不绝口,同时扼腕叹息,开玩笑地抱怨起来:“圣俞兄!此等美味,何不早些告知?教我等平白错失诸多珍馐!”
梅尧臣拊掌大笑:“老朽只道诸君皆知!六月间,国子监暂迁崇明门外,距吴记不过一坊之隔。监中诸生日日皆往,孰料诸君竟不登门一探!”
忽又叹道:“惜哉!想那中秋、中元、重阳等佳节,吴记皆推出应节美食,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