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94 甩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294 甩丝 (第3/3页)

掌柜的技艺远超自己,此番若是错过,今后怕是再也无缘得见,忙问:“曹某可否同往?”

    吴铭点头称好。

    不仅曹铛头,何双双和谢清欢对此同样一无所知,也有意同往。

    其实做这道菜吴铭一人足矣,其他人去了也帮不上忙,纯粹在旁观摩。

    他倒是无所谓,以前在大饭店里掌勺时,他经常当着包厢客人的面现做现卖,这在稍微上点档次的餐厅里很常见,算是一种特殊服务,带点表演性质。

    这在宋代却并不寻常。

    庖厨为百工之一,虽然不算什么贱业,却也难登大雅之堂,罕有庖厨意欲登堂入室,当着食客的面烹制菜肴。

    官家宴请百官时,为使上菜方便,倒是会在庭院里的空地上临时搭棚,生火烧菜。相邻的四座大殿则围成一个超级四合院,百官便在四座大殿里席地而坐,分餐而食。

    这算是将厨房搬到了用餐场所附近,尽管如此,仍会做严格的区隔,百官只可远观,不可擅入,“辄入御厨房,流三千里。”

    同样的,御厨也不能擅离职守,更遑论与食客当面交流,提供情绪价值。

    今日是家宴,王安石又是个不拘小节之人,想必不会恪守这些陈规。

    果然,王安石等人听罢仆役的转述,当即颔首应允。

    霜满枝头,这菜名一听便知不俗,比起陈规,五人更好奇吴掌柜又会玩出何种花样。

    吴铭让何、谢二人带上柴火炉、炒锅等一应器具和食材。

    柴火炉是户外爱好者必备的便携款,吴铭特意选了款造型复古的,燃烧效率远高过宋代的炉子,火力嘎嘎猛。

    平时带不出来,只在上门做菜时,两界门才会放行。

    拿食材时,何双双和谢清欢已经明悟师父要做什么菜——拔丝山药。

    但显然不只是寻常的拔丝。

    “吴掌柜!”

    “王大官人!诸位官人!”

    吴铭四人叉手行礼,随即架起桌案,点燃炉膛里的柴薪,旺盛的火苗立时自炉口蹿出!

    席间“哇”声一片,一旁的曹铛头同样吃惊不小。

    韩维坐得最近,细细端详柴火炉两眼,笑问:“吴掌柜这炉子怕也是请工匠定制的罢?”

    吴铭点头称是。

    众皆会心一笑,唯独韩缜不明所以,询问缘由。

    王安石解释道:“吴掌柜于庖厨之道精益求精,往往专为一肴而定制器具,那辆名为无名氏的餐车玉汝兄该当有所耳闻罢?那便是吴掌柜请喻作头所定制……”

    四人讲述起此前的种种见闻,韩缜越听越觉惊异,对吴掌柜越发另眼相看。

    吴铭心无旁骛,先将山药入油锅炸熟,捞出沥干备用。

    将锅里的油控净,不必刷洗,下入大量白糖及少许白醋,以大火猛炒,用锅里残余的油来拔丝。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变色后不会反沙,二是比水拔快得多。

    当锅中白糖转变成杏黄色时,舀出一部分于盆中,待其自然放凉些许。

    接着将炸过山药倒入锅中,与剩余的糖浆翻炒均匀,出锅装盘。

    何双双早已按照吴大哥的嘱咐将梅花的枝桠立于盘中,底部插入一块充当底座的甜瓜皮中。

    吴铭用筷子蘸取盆中的糖浆,已能拉出丝来,于是将餐盘呈于桌前,又搬来一张小凳,在五人的好奇目光中高高站起,将装有糖浆的盆子颠倒过来,左右甩动。

    片刻后,但见缕缕糖丝如雨丝般飘然而下,雨线越发密集,层层迭迭、交错纵横地铺陈缠绕在梅花枝桠上,真如霜绕梅枝一般!

    吴铭此刻表演的正是拔丝的进阶技巧甩丝,这对中餐厨师来说只是基本功,但宋人哪里见过这个?

    王安石五人皆惊得说不出话,只专注欣赏吴掌柜挥丝如雨,不忍眨眼。

    何、谢、曹三个同行亦瞪大了眼,何双双和谢清欢虽然惊讶,但毕竟学过炒糖的全过程,大致知晓其中原理。

    曹铛头瞬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简直怀疑自己的眼睛,心想让你做菜,你怎么变起戏法来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