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规矩细·百工焕新颜 (第2/3页)
整理的那份丁口册。他的手指在那些歪歪扭扭的记录上划过:
“王陶,朔州窑头村…曾为陶工…”
“张奎,青州皮货行…鞣皮匠人…”
“刘氏,刘大丫,刘二丫…清河刘家集…善纺麻…”
这些淹没在流民潮中的名字,此刻在李琰眼中,闪烁着比黄金更耀眼的光芒!
“清理寨子西边那几间挨着的半塌石屋!”李琰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兴奋,“立刻!”
“叶总管,调拨人手、工具!”
“王陶!张奎!刘氏姐妹!来见我!”
磐石堡的核心区域,迅速腾出了一块地方。
几日忙碌,几间原本破败的石屋被清理干净,石块加固,屋顶修补,简陋的木门装上。新的区域被划分出来,门口钉上了粗糙的木牌。
第一间,陶坊。
瘦小的王陶被带到李琰面前时,手足无措,满脸惶恐。他原以为那个“曾为陶工”的记录,会被当成吹嘘忽略掉。“堡…堡主…”
“王师傅,”李琰将一块潮湿、带着粘性的黄土拍在他面前,“看看这土!能烧吗?”
王陶一愣,下意识地接过土块,用手指捻开,搓揉,又放到鼻子下闻了闻,浑浊的眼睛里渐渐放出光来:“能!堡主!这是…这是上好的陶土!就是…就是杂质多了点,得淘洗!还得找石英砂掺和,不然烧出来脆!”
“给你人手!给你地方!需要什么工具,画出来!需要什么材料,报给叶总管!”李琰指着清理好的石屋,“这间陶坊,归你了!我要陶罐!陶碗!水缸!火盆!烧火用的窑,你自己带人选地方垒起来!越快越好!”
第二间,皮坊。
一脸风霜、手指关节粗大的张奎,看着李琰推到他面前的一堆带着血污和腐味的兽皮,激动得嘴唇哆嗦:“堡…堡主…这些皮子…硝制好了,能做皮甲!做靴子!做皮囊!可比布结实多了!挡风!”
“好!张师傅!这间皮坊,归你!”李琰抓起一张狼皮,“需要什么?石灰?芒硝?油脂?还是人手刮油膜?只管开口!我只要东西!”张奎看着满屋子的皮子和李琰信任的眼神,浑浊的老眼瞬间湿润了,猛地一拍胸脯:“堡主放心!老汉…老汉绝不糟蹋东西!”
第三间,织坊。
刘氏姐妹互相搀扶着,怯生生地站在李琰面前。她们不过二十出头,却已被苦难磨砺得如同老妇,粗布衣服上打满补丁,但手指却意外的灵巧。
李琰指着库房里堆放的、叶七娘带人收集来的成捆葛麻和一些零星的野棉绒:“大丫,二丫,这些东西,能纺成线,织成布吗?”
刘大丫鼓起勇气,上前拿起一把葛麻,熟练地捻开纤维,点点头:“能!堡主!就是慢…纺车…得有纺车…梭子…织机…”
“画样子!要木头让伐木队去砍!要工具让铁匠铺帮忙打零件!”李琰指着最后一间石屋,“织坊,交给你们姐妹!堡子里几百号人等着穿衣御寒!先纺麻线!再想办法织布!”刘氏姐妹看着那间属于她们的“坊”,眼泪扑簌簌往下掉,用力地点着头。
陶坊最先燃起希望。王陶带着几个分给他的半大小子,在山溪边挖坑淘洗陶泥,一遍遍过滤杂质。
孙瘸子按他画的图样,敲打出简陋的陶轮框架和修坯刀。一座用石块和粘土垒起的、歪歪扭扭却冒着浓烟的土窑,很快在寨子西北角立了起来。第一批粗陶胚子在窑火中经受着考验。
皮坊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