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拾金不昧 (第3/3页)
平台,反正,小木哥有线下渠道优势。”王曜笑道。
李小木听得头皮发麻,他只是以为王曜要将他发展成下游水军,廉价劳动力。
但没想到王曜竟然直接给他规划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租赁智能设备在东瀛眼下绝对是一个空白而且擦边的生意,东瀛千万学生群体这是一个他有概念的市场,因为他的手底下就有一批人在做学生生意,游戏币、弹珠等,
但线上二手交易平台是他无法想象的潜力市场,但以他贫乏的商业思维,也能意识到,这是跟电商相关的行业!
亚马逊、牙虎、阿里一个个可望不可及的名字在他脑海中闪过,给他阴暗的世界带来阵阵悸动。
“王总放心。”千言万语话到嘴边,李小木只能说出这四个字。
关锦朋在一旁默默的听着,以他的角度,却看到了王曜的另外目的。
还是恻隐之心啊。
“我发现,东瀛的药妆店很火。”王曜忽然跳转话题。
“我也发现了,而且有很多汉方药店甚至能看到汉医标识。”关锦朋也笑道。
“这点确实,东瀛应该是对汉医继承发扬最好的区域了,而且国内几大汉方药的公司都是巨头,国内70%的人都用汉方药偏多。
尤其是去年放松了《药事法》,各种药妆、汉方药店就如同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了,我们这边儿的店,也接了很多男士保健的药,30块钱成本,可以卖300块钱,利润巨大,而且销量还很好。
我有个朋友是松本清的,他说今年药妆行业店铺已经快两万家了,光是他们家就有块2000家店铺,估值上百亿,很恐怖。”李小木连忙说道。
“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叫汉方药?”关锦朋挑眉道。
“不叫这个名字,还卖不出去。”李小木笑道。
“这点东瀛跟高丽确实截然不同,高丽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叫韩方药,但东瀛就是大摇大摆,一个明偷,一个明抢。”王曜轻笑道。
“那也是因为咱们自己的好东西不珍惜啊。”李小木轻叹一声“说实话,这些东瀛汉方药90%都是源于唐明时期的贸易往来,比如这边的八味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了两味色素,小柴胡汤改叫大柴胡汤,
结合现代医疗科技发展出更适合现代人直接服用的汉方药,刚来的时候我看到药店一排排熟悉的汉字汉方药时,确实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但是随着在这边时间越来越长,我反而感到有些荒谬,我们的东西,被别人拿来发扬光大了,
而且似乎还推广到了全球,每年来东瀛旅游的全世界人,带回去最多的不只是奢侈品和电子设备,更多的,还有这些汉方药剂补品,而且更离谱的是,东瀛将这些古方现代化后,全部申请了版权专利,听说有一些原料,我们还要反过来给他们交版权费。”
“怎么会这样?”关锦朋一怔。
“不只是东瀛,高丽在汉方上的改良也不遑多让,照搬汉医体系申遗就算了,他们现在主推一种叫做‘高丽参’的东西,实际上就是长白山产地的人参,
但因为宣传商业化的早,连东瀛大多数汉方药中的大王参都是向高丽采购的,他们现在也相信,世界上最好的人参,是高丽参。
但其实高丽参的产量不高,自己国内供应都不够,最后只能向华夏低价采购长白参,然后转手含泪十倍价格出口,
最近他们还开发了一种叫做‘红参’的保健品,号称液体生命源泉,喝了一口可以不睡觉,预防疾病,通过各种影视剧、综艺植入,我估计明年国际保健品市场上就会占有一席之地。
而且现在对于人参的概念,几乎全球除了华夏之外,都以为是人参是高丽的特产,这就是软植入潜移默化的重要性。”王曜脸上带着微妙的笑容。
因为最开始,关锦朋不太接受在电影里强行软植入一些商品,认为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
但听了王曜这套说辞后,皱起眉。
“东瀛的影视植入药妆很厉害,随便加一种莫名其妙的汉方成分,价格就能多卖出三到五倍。”李小木也笑道。
“不错。”王曜笑了笑。
等到凌晨两点所有,王曜带着剧组团队去东视电视台勘景,这个时间段除了部分晚间节目录制之外,电视台大楼里几乎空无一人。
李小木面子不小,借到了电视台最大的演播厅,《22》一共需要两个场景,一个是演播厅,一个是办公室,勘察完已经凌晨三点多了。
离开时碰上另外一组刚刚结束拍摄的制作团队,双方客气的打了声招呼,其中一个身材高挑笑容甜美的短发女孩尤为引人注目。
“那个是新垣结衣?”王曜微微挑眉。
“没错,听说她在华夏人气不错,没想到王总也认识。”李小木笑道。
“她是哪家经纪公司的?”王曜问道。
“LP,一家老牌中型公司了有几个代表艺人,王总感兴趣?”李小木微微挑眉。
“很适合我的服装品牌代言和电影客串,明天看看能不能约一下。”王曜笑了笑。
“没问题。”李小木欣然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