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八章 我不懂电影,但我懂观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零八章 我不懂电影,但我懂观众 (第2/3页)



    但成本未免太高了。

    “要不这样,我们做个对赌,这个片子我交给谭总,上映之后,若是票房没有20倍,就当我送谭总的见面礼,要是达到20倍以上,影视城转让给我。”王曜见谭辉一直沉默,开口道。

    “王总到底哪里来的这么大信心?”谭辉越发好奇。

    这个赌约荒谬中竟然带着几分诱惑。

    飞腾影视城保底价值3~5亿,但跟一个20倍以上的收益率模式相比,确实显得不那么贵重了。

    因为重资产遍地都是,但能够造出泡沫的模式真的凤毛麟角。

    乐氏那个小子靠着一套版权分销模式和晋煤老板们的支持都能将市值吹到15亿,谭辉如果真的拿到这样一个模式,自然不会比他差。

    “这谭总就不用管了,我争取八月初把片子给你,你去送审,为了快速验证,但必须在9月6号前上映。”王曜笑道。

    “这么急?”谭辉微微挑眉。

    正常电影送审最少要2~3个月时间,当然,以谭辉和韩三爷的关系,可以将这个时间压缩到一周内都没问题。

    “因为只有这个时间段,最适合抬升票房。”王曜意味深长的说道。

    谭辉会意,9月是票房过渡季,前面暑期档热度下滑,后面卡着国庆档爆发,这个时间段可以为票房爆发找到合理的逆跌理由。

    “好,那就一言为定。”谭辉想了想,反正自己没什么损失,无非是跟韩三儿多吃两顿饭的事儿。

    “我听说光纤也准备拍一部楚汉题材,名为《鸿门宴传奇》,是要跟谭总打擂台?”王曜笑道。

    “蹭流量罢了。”谭辉冷嗤一声:“《王宴》这么大的声势,把原本楚汉这个冷门题材热度都带起来了,光纤也想上市自然需要个大制作来撑撑场子,

    喜剧拍不过华艺,特效大片比不上伯纳、动作犯罪比不上皇娱,留给他的选择并不多,刚好历史大制作这个赛道还有机会,不只是光纤后面还有《战国》、《关云长》、《铜雀台》都是同类题材。”

    “华夏电影人还挺团结,干什么都喜欢抱团,在大制作都扎堆投资的情况下,小成本高回报类电影具有更高的营收价值,也是好事。”王曜轻笑出声。

    “说起来王总似乎不是电影圈的人,为什么感觉对电影票房如此笃定的信心?”谭辉有些好奇。

    “我不懂电影,但我懂观众。”王曜笑道。

    谭辉愣了下。

    “电影人懂电影但拍出来不是给观众看的,所以他们不敢保证票房,我虽然不懂电影,但是我知道拍什么观众会喜欢。”王曜语气淡漠。

    “有道理。”谭辉沉默下来,似乎开始反思起来。

    其实他往年投资的电影质量票房都还可以,但确实没有什么特别高的回报率或者利润,主要利润都在院线上。

    华夏电影人一直将票房问题归咎于市场不行,认为如果像西方发达国际一样的消费市场,华夏电影票房规模至少几千亿。

    但王曜这么一说,谭辉忽然也意识到,市场不发达的问题根源,似乎未必主要怪观众没钱啊。

    《人囧》这种小投资,票房规模也挺不错的啊。

    “如果谭总想要靠着文娱产业立足,那最好还是不要将鸡蛋都放在电影这个篮子里,或者不要放在国内这个篮子了,未来有机会,咱们可以去周边其他国家,甚至是西方转转。

    成天院线在东亚有不小的规模,后面我想再继续扩张一下,考虑收购AMC院线。”王曜笑道。

    “华语电影在海外是没有市场的,要不然张一某也不会一直龟缩在国内了。”谭辉摇摇头。

    “谁说要拍华语电影了?咱们拍电影是为了赚钱,又不是为了宣传华语电影。”王曜哑然失笑。

    谭辉愣住了,忽然有一种恍然大悟。

    对啊,为什么一定要局限在华语电影呢?

    “可是,国外电影,咱们也拍不明白啊。”谭辉皱眉道。

    “广撒网呗,但凡每年捞到一两个《人囧》这样的以小博大,就能稳住收益了,而且一旦在国外成功了,拿回国再翻拍一遍,赚一波出口转内销的钱,一鱼多吃,反正成本低,岂不快哉?”王曜笑道。

    “可以研究研究。”谭辉心思一动:“不过AMC院线恐怕没那么好收购吧,毕竟是美帝第二大院线。”

    “他们家负债经营,债务规模将近20亿美刀,实际资产只有不到7亿,每年在不扩张的情况下依旧2亿多的亏损,唯一的优势就是全球IMAX银幕运营商,我估计,如果准备个10亿美刀,说不定能谈下来收购,不过要背负上巨额债务。”王曜解释道。

    “额,听起来不是一桩好生意。”谭辉嘴角抽搐一下。

    光是收购成本就将近10亿美刀,还要背上20亿负债和2亿/年亏损,相当于至少要准备200亿华笔的现金储备?

    现在把兴美/成天/天火三家公司绑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