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梦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章 梦阈 (第1/3页)

    在正式开始带新人之前,执梦者的工作时间还算灵活,通常在晚上八点到凌晨一点。

    因为要迎合短睡眠人群的休息时间,他们通常在晚上九点到凌晨十二点睡觉,当然也架不住有人硬撑着熬到五六点,所以加班的情况并不少见。

    但这个加班方式有些特殊。

    执梦者如果临时被调度,通常不会直接上线,而是进入一个叫“沉梦待命系统”的状态。

    说白了,就是躺进睡舱,在梦里等人。

    公司专门配备了一批梦控睡舱,舱壁一合,像个温吞的蛋壳,把人裹进去。

    执梦者会吸入微量M剂,这是一种浅眠诱导药剂,再由神经模块辅助,不进入深睡、不完全清醒,像漂在水面,随时等着系统叫醒。

    真正进入梦境,是要等梦主睡着后,两边的脑波出现同频,系统才会通过一个叫“穿梦口”的接口,把执梦者从自己的梦里“拉”到目标梦中。

    不过也不是每次都能等来接入信号,有时梦主没用设备,那执梦者就白躺一晚,最后自然睡过去。

    虽说不太踏实,但系统有调节机制,也能恢复个七八成,聊胜于无。

    听起来像某种高效又先进的技术,但没人真心喜欢这东西。

    因为在那个状态下,时间感会彻底紊乱,梦与梦之间混着现实残影,像在胶片缝里穿梭。

    有些人出来后,会忘记自己有没有吃过晚饭,有些人连续待命几次后,会在白天的街头突然恍惚,以为自己还在别人的梦里。

    公司也不是毫无人性,每完成一次沉梦待命任务后,执梦者都要走一次“清醒回路”——官方说法叫“认知校准流程”。

    流程看起来像例行公事,实际配了专业心理调控师,主要就是确认执梦者是否还能区分梦境和现实。

    必要的话,还会给他们打一剂中和药,让脑子缓慢处理信息,至少别在电梯里讲梦话。

    尧浪私下说,这流程其实就是“怕你疯了没发现”。

    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边在等沈玫兰下班,一边面无表情地舔一根芥末味冰棍。

    虽然第一天的培训被金浅浅的案子打乱了节奏,但孟杳然强行拉回了进度,火急火燎地投入正式训练,甚至连学员的完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