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下次给爹留点脸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3章 下次给爹留点脸面 (第3/3页)

陈砚解惑一天,光靠周举人的教导是不够的。

    陈砚如今对功名越发急迫。

    他劝过好几回让周举人离开高氏族学,可周举人不愿意。

    周举人受恩于高氏,必不能在高氏危急之时离去。

    若能在高氏彻底倒下前,他就能有功名傍身,到时候还能去捞周举人。

    陈砚正盘算着找孟永长打听一番,看去哪家书院合适,周举人却已为他找好了夫子,且亲自用自己的马车来接人。

    “你们切记在杨夫子面前要讲规矩,莫要耍滑。须知做学问前,先要学做人。”

    周举人极郑重地嘱咐陈砚和周既白二人。

    陈砚和周既白俱都答应。

    周举人这才将杨夫子的来历说起来。

    杨夫子当年乃是平兴县有名的神童,三岁熟读四书,五岁可做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五岁中举,可谓前途无量。

    举子们若有心考会试,会四处游学,以此来了解各地民情,当地政策等。

    杨夫子在游学时遇上乡绅强占民田,愤而上告,帮那农户讨回良田,却也得罪了当地乡绅。

    还未离开当地,他的右手五根手指尽数被砍。

    大梁朝规定,残缺之人不可参加科举。

    杨夫子的科考之路随着他的手指一同被砍断。

    此后就去了大户家中当先生,如今年纪大了,回老家安享晚年。

    周举人因此前受过杨夫子的指点,二人颇有渊源,亲自上门拜访后,方才有了今日将两个孩子送去与杨夫子相见的机会。

    见周既白面上虽紧张,目光却噙着喜意,周举人微不可察地点了头。

    再将目光移到陈砚脸上,就见他神情如常,就问:“不愿拜师杨夫子?”

    面对周举人,陈砚并不隐瞒:“拜师于我而言太早了。”

    若要拜师也该在他有个秀才功名之后,如此方才有机会寻得名师。

    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到时候他就算躺平也没人敢欺负。

    周举人知道他心里的想法并不恼怒,而是缓缓道:“以你的才智,往后必能入官场,若你早早站队,将来依附之人一旦倒台,你必会受到牵连。我深受其苦,不能脱身,只能护着你们不要走我的老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