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3章 会试结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3章 会试结束 (第2/3页)

第一等胸怀,第一等笔力,他竟已挑不出错来。

    他这个夫子已然教不了眼前的学生了。

    杨夫子颇为感慨。

    ……

    考生四处游玩时,考官们却是忙碌不堪。

    试卷经糊名、誊抄、校对后,被送到内帘。

    会试与乡试流程相近,然会试的考官们却是个个不凡。

    十八房同考官个个进士出身,由翰林、六部官员担任,其中状元榜眼占了九人。

    这些官员个个满腹经纶,自是对文章要求甚高,寻常文章轻易无法入眼,落起卷来快准狠。

    会试乃是为国选才,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凡是犯禁忌、文章浮躁者均不可留。

    十八房考官,光《诗》就占了五房,《春秋》却只两房。

    汤林就是《春秋》房的同考官,此时他的桌下的落卷已堆成一座山。

    汤林乃是榜眼出身,可谓才学不凡,其人自有一番傲骨,见文便可知其人。

    因此,凡是文章差者,他必落卷。

    《春秋》考卷并不多,分到他手里的只有二百多份。

    他只需将会试第一场的文章拿出,一一看完,决定是否取中。

    一连看了二十多份答卷,竟没一篇文章可入他眼。

    汤林暗暗感叹《春秋》一房没落,再往后阅卷时,就抬了一手,凡是能看得过眼的文章,他都先留着,到最后再来统一比较。

    可惜即便他多加宽容,能堪堪被捞出的文章也极少。

    会试对考生们是精神和体力的双向折磨,对考官们更甚。

    会试从二月初九开考,二月二十八日就要放榜,中间只二十天,时间实在紧迫,他们必不敢有丝毫懈怠。

    揉揉胀痛的太阳穴,汤林就拿起了下一篇文章。

    他先是将文章粗略扫了一眼,确定没忌讳之语。

    一看破题,汤林便是一喜, 这篇文章文有骨力,转折之处,更如游龙。

    实在可圈可点。

    他不由欣喜,《春秋》一房终于又出了一位才子!

    汤林欣喜之下,又找出此考生另外几篇文章一一看完,旋即脸上的笑再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