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9章 去病拜师、陈易格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9章 去病拜师、陈易格物 (第2/3页)

心中发颤。

    而此代的官渡侯并不擅长军事,所以也就只能够让官渡侯加上庆侯一起留在长安,以此来镇压诸侯王了。

    虽然效果没有原本的几代官渡侯好,但也足够用了。

    于是,武帝十一年的冬天,也在这种和平安宁的生活中缓慢的度过了。

    .... ....

    武帝十六年,国子监。

    “嘿,你听说了吗?祭酒要在中台讲学!”

    一个国子监的学子脸上带着激动的神色,他一边收拾自己的东西,一边感慨的说道:“这是祭酒成为了祭酒之后第一次讲学吧?”

    旁边的那个学子也是微微点头:“不错,当年陈公在中台讲学,引起了长安城内外的轰动,就连当时的儒家大儒董仲舒的弟子也甘拜下风,而又因为董公身体的缘故,不能够在当时来到长安,于是陛下便下令,以令陈公为祭酒。”

    “当时成为祭酒之后,陈公收下了一个弟子,名为霍去病的,之后就一直闭门不再讲学,也不知道今日讲什么?可还是讲格物?”

    旁边的弟子摇了摇头:“这倒是不清楚,但听闻陈公的那个小弟子说,陈公近些年似乎又有所悟,自格物之中观摩到了新的思潮。”

    两人一边说,一边朝着国子监的中台而去。

    国子监在修建的时候,便预先留出来了中央的位置作为“中台”,此处便是诸多学子、博士、祭酒等众人“论道”“讲学”的地方。

    前两年的时候,董仲舒也曾在此地讲学,宣扬他的“天人感应”以及“新儒学”的思想,只是这种思潮不受到当时学子的喜欢,也因此董仲舒抱恙而归只留下了一个弟子在国子监中。

    两人急匆匆的朝着不远处的中台而去,却没有注意到有一个人与他们擦肩而过,缓缓的朝着国子监外而去。

    那人十六七岁的模样,脸上带着俊秀与风流的俊美之色,让人一眼便忘不掉。

    他翻着自己手中的小包裹,脸上带着些许茫然:“咦?东西呢?东西怎么不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